工商時報記者戴瑞瑤/台北報導
癌症已連續超過40年位居國人十大死因榜首,其中25至44歲的死亡人口亦以癌症為死因之首,據壽險公司觀察,若罹癌後,花費至少要上百萬元,醫療費用驚人。
醫療科技日新月異,癌症治療方式逐漸走向精準治療與免住院模式,但醫療費用也直線上升。富邦人壽表示,以2023年國人癌症好發率前三名的大腸癌、肺癌及乳癌為例,如採用新式標靶藥物治療,每年恐花費50~200萬元不等,新式放射治療如質子、重粒子治療也要60~140萬元,免疫療法更高達200~400萬元。
據台灣癌症基金會「2023台灣癌症家庭照護負擔大調查」顯示,癌友自費醫療比率達64%,約66%自費藥物負擔在30萬元以上、甚至有約25%超過百萬,對大多數民眾來說,自費醫療項目往往造成影響家庭經濟狀況的來源之一。
國泰人壽也引用癌症希望基金會「2022年癌友自費調查報告」,報告中顯示,癌症治療費用對患者造成的負擔差異極大,大約47%的零期至第二期癌症患者治療自費金額在20萬元以下,以手術和化療為主。
但第三期至第四期癌症患者中約有25%所需支付的自費金額高達100萬元以上,主要自費項目多為標靶治療(53%)與免疫細胞療法(13%)。
國泰人壽表示,民眾應盡可能提前思考從罹患癌症到後續相關療程需求,及因進行治療中斷收入等風險缺口來規劃合適的保險內容,尤其是家庭主要經濟者及家族具有癌症病史者更應提前規劃。
富邦人壽也發現,罹癌年齡層有逐漸下降的趨勢,其中25至44歲的死亡人口亦以癌症為死因之首,足見罹患重大疾病的高危險性,不止高齡族群要多注意,就連年輕人也不能大意。
隨著疾病年輕化,據富邦人壽內部統計,2022年重大疾病險年齡層,其中50歲以下被保險人的投保年齡高達近9成,反映出癌症年齡結構轉變,也呼應年輕人逐漸意識到醫療保障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