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陳弘逸、陳玫伶、張議晨、王慧瑛/高雄報導
南橫公路明天起全線復通,行政院長蘇貞昌、高雄市長陳其邁都提到,南橫公路不只是一條產業道路,它是原住民族人回家、出外的路,看到公路人一代接棒一代,用生命、用青春從打通到復通,幾乎是用命在護這條路,這就是公路人涉險患難精神。南橫公路地質脆弱、水文複雜,專家提醒,通車後是另一個挑戰開端,極端氣候下,預防性封閉可能成為常態。
地球公民基金會監事傅志男說,南橫復通是多數人的期待,一波波天災造成地形、地貌改變,這十多年山林養息未必充足,復通之後,仍屬有條件通車,仍要滾動檢討,顧慮通行安全,若汛期、颱風或雨量過大,公路預防性封閉可能是常態。
行政院長蘇貞昌(左三)、高雄市長陳其邁(右三)、立委邱議瑩(右二)等人見證南橫公路全線復通這一刻,蘇貞昌提到,會想帶另一半來重溫南橫回憶。聯合報記者王慧瑛/攝影
他說,工程單位深知道路修復不易,通車之後仍無法鬆懈,接下來道路開放通行,維護方面更需要長期備戰,應對多變的極端氣候。
台大地質所教授陳文山說,98年莫拉克風災後,南橫公路多處路段地基損壞,甚至有多處大範圍崩塌,加上該處屬板岩帶,若遇風災容易崩落,修復不易,如今有條件通車,後續仍要面對嚴峻的汛期、颱風考驗。
陳文山說,南橫是否能長久通車,路基、邊坡的穩固程度是關鍵,南橫公路部分路段在7、8年前就完工,相較剛修復的路段,每條道路修復等級、地質狀況不同,抗災能力還有待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