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邱宜君/台北報導
專家提醒連續2年「免疫負債」,今年可能成為「流感大年」,疾病管制署不敢輕忽,9月7日公告「以開口合約增購最多40萬劑4價流感疫苗」,公費流感疫苗採購量達670萬劑,為近4年最高採購量。但民眾接種流感疫苗意願偏低,去年50至64歲接種率跌至近5年新低,僅1成3,醫師擔心民眾已產生「疫苗麻痺症候群」。
醫師指出,「免疫負債」是指,為預防新冠肺炎,大家戴口罩、勤洗手、保持距離,使得呼吸道感染、腸胃道感染機會降低,一旦解除防疫限制,民眾不戴口罩、洗手頻率減少、社交距離拉近,其他病毒會開始流行。
![本土新冠疫情持續降溫中,不過流感疫情蠢蠢欲動,醫院急診和診所都已逐漸恢復疫情前的就醫人數。聯合報系資料照](https://p1-news.hfcdn.com/p1-news/MzE2OTc5M25ld3M,/8346330fc61e1846_1182x1600.jpg/qs/w=600&h=600&r=16888&ar=fa)
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說,南半球今年流感疫情比前幾年嚴峻,加上最近邊境開放,國內專家學者提醒今年流感和新冠可能同時流行,預期公費流感疫苗接種對象意願會較高,因此決定加購。
疫苗雖愈買愈多,但民眾接種流感疫苗的意識偏低,以50到64歲為例,疫情前接種率約為18%,疫情第1年升高到19%,但隔年驟減至13%,為近5年新低。
「可能大家都在賭,要看到有流感重症死亡,才會來打疫苗。」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林應然說,近2年未見流感疫情,加上民眾仍戴口罩,大部分人對於流感的意識真的不高,自費接種預約非常冷清;他呼籲民眾,不要等到出現重症死亡案例,才想到要打流感疫苗。
林口長庚兒科急診主治醫師吳昌騰說,「大家這2年一直打新冠疫苗,可能打到有點疫苗麻痺症候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