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日報記者張晨、張心/紐約報導
超級風暴珊迪席捲紐約已過十年,即便災後重建工程持續,但給社區造成的生命財產損失卻無法彌補,國家颶風中心(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指出,未來60年類似災害將頻繁發生;有城市經濟學家研究建議,在曼哈頓下城附近水域填海造地、擴大1700英畝,將能有效抵抗洪水、風暴潮的影響。

擴地1760畝 創造新社區
🎍想和爸媽住一起,40坪以上熱門精裝宅!
🔥 買房就要選對地段!「這裡」話題熱度正夯,搶先看>>
🏠頭前重劃區、純住公園宅,87戶限量搶先看>>
羅格斯大學(Rutgers University)教授巴爾(Jason Barr)在其為「紐約時報」撰寫的「新曼哈塔」(New Mannahatta)項目的評論文章中表示,將通過在紐約港以南增加垃圾填埋場,連接總督島,將全島從下城開始擴大1760英畝;填海的土地將從曼哈頓大橋東側開始,向南延伸,靠近布碌崙(布魯克林)紅鉤區(Red Hook),然後向北延伸到哈德遜河,經過砲台公園。

巴爾表示,他希望看到類似上西城的新社區出現;擴建的土地將使曼哈頓下城更靠近內陸,遠離不斷上升的海平面,沿岸也會以一系列緩衝區和濕地為主,地勢更高,有助於抵禦風暴潮。
「這一計畫綜合了現代技術和海岸保護法,使曼哈頓下城不再受風暴潮和洪水的影響。」他說,與此同時也能創造一個新社區,有更多的住房單元、工作機會,如果規畫得當,新土地可以在20年內開發完成。
市長籲聯邦 撥85億抗災
亞當斯在紀念超級風暴珊迪十周年的一份聲明表示,「十年前,地鐵被淹、下城陷入黑暗長達一周、造成了數十億元的財產損失、44人不幸遇難」,他呼籲聯邦政府撥款85億元,作為定期抗災資金。
早在2019年秋天,紐約市就已經聯合多個單位開始為期兩年的公共規畫過程—增加基建,保護布魯克林大橋至砲台公園一哩的路段能不受洪水的影響。
亞當斯市府正試圖獲得州和聯邦兩級的許可,推進項目,預計耗時15至20年,耗資50至70億元;而該計畫與巴爾的提案耗資相差無幾,但增加的土地卻要少得多。
此前市主計長蘭德(Brad Lander)也發布報告,表示聯邦當時撥了150億元的救災經費,至今仍有40億元可用,呼籲紐約市應吸取教訓,更新全市的長期災害應對機制,落實經費在防災建設上。
巴爾表示,市府的防洪計畫是否能有效抵禦風暴潮還有待觀察,但他的填海造地計畫不僅能保護整個下城區域,還能為城市加值—創造住房和新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