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朝欣/雲林報導
口湖鄉宜梧滯洪池耗費12餘億元,基礎工程已完成,成為民眾休憩景點,但採用生態工法的堤岸有2、30處掏空塌陷,潛藏危機,9日縣議員蔡孟真等人前往勘查,要求相關單位改善,以免發生意外。
宜梧滯洪池20餘處邊坡塌陷。(記者張朝欣/攝影)
🚄3分鐘就能到家!捷運便利宅立刻看!🎍想和爸媽住一起,40坪以上熱門精裝宅!
💯夢想別墅+超CP值,桃園新案1218萬起『九豐花園』搶先看>>
🔥副都心 x 雙捷運,新案「富都馨」搶先看>>
總面積達100多公頃的宜梧滯洪池,經2年施工順利完成,可吸納颱風所帶來的豪大雨,讓口湖、水林地區擺脫淹水夢魘,周邊還有環池自行車道,配合豐富的生態,成為沿海地區新景點。
不過前往散步休憩的民眾發現,去年康芮颱風過後,以自然生態工法興建的滯洪池周邊堤防,兩側基土不斷流失,造成堤防道路塌陷,一不小心便可能失足跌落,險象環生。
昨天縣議員蔡孟真、蔡秋敏、黃文祥、林建鴻等10餘人,邀縣府水利處長林榮川前往現場會勘,只見滯洪池周邊有2、30處邊坡、臨水木台的基土被掏空,很可能釀意外。
蔡孟真表示,自然生態工法較適用在山區,海邊因東北季風強勁,不斷波動的池水會慢慢掏空生態工法的邊坡,若當初以大石頭配合水泥做為堤岸基底,便不會發生這種情況。
林榮川說,1986年韋恩颱風來襲,低陷的道路加上海水倒灌,意外造就了台糖宜梧農場長年蓄水情況,改建為滯洪池,讓民眾免於水患之苦,對於掏空塌陷情況,將指派工程人員設法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