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氣 48

他們決定去上「男德班」 養成「好丈夫、好父親」

#男德班 #家庭 #新奇 #寰宇 #煮飯
世界日報中國新聞組/整理
 
一聽到「男德班」,她們就掩著嘴嘻笑起來,「是贅婿吧?感覺好娘」,還是教男人煮飯打掃?這個有聯想空間的名詞迅速引起大眾注意,但是它可是一本正經引導男性參與家庭的課程,成為好丈夫、好父親,其實大有學問。
 
在第二個孩子即將來到這個世界之前,40歲的楊勇(化名)決定去上「男德班」。第一次聽到男德兩字的時候,楊勇的感受是——特別反感。「以前有一個女德班,對女性的言行舉止提出要求,我想男德班是不是教導男性要陽剛,一定要壓抑自己的情緒」。
 
新京報報導,今年9月,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博士、性別學者方剛在自己的公眾號發布招募信息,準備重啟「男德班」。示意圖/PEXELS
新京報報導,今年9月,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博士、性別學者方剛在自己的公眾號發布招募信息,準備重啟「男德班」。示意圖/PEXELS
 
楊勇小時候經歷的教育方式是男孩子不許哭、要勇於承擔責任,這樣的經歷讓他無比痛苦,甚至因此抑鬱,與自己的父親疏遠。
 
養育第一個孩子的過程中,他發現自己在和孩子交流時,帶著父親的影子,「要求他打針不能哭,男子漢跌倒了也不能哭」。
 
現在,他想學習另一種教育孩子的方式,「我想試試在男性參與的觀念下教育孩子,他的成長會有什不一樣的體驗跟感受。或許,等到他再跌倒時,我會告訴孩子,哭了也沒關係」。
 
新京報報導,今年9月,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博士、性別學者方剛在自己的公眾號發布招募信息,準備重啟「男德班」。
 
2015年,方剛曾經舉辦過一次「男德班」,但效果卻不盡如人意,真正主動來參加的社會人士只有兩位。「我們事後收集到將近300家媒體的報導,很多都是負面的,把我們視為嘲笑對象」。
 
首次男德班失敗後,方剛一直沒有放棄推廣男性參與,時隔七年後,方剛發現有越來越多的人討論男性參與家庭生活的問題,於是他再次開啟男德班。
 
招生簡章上,班級的全稱叫做「好伴侶好父親:全參與型男性工作坊」。方剛解釋,希望通過男德班推動男性參與,承擔家庭、職場等觸及性別平等領域的責任,包括反對性別暴力、承擔家務、養育孩子,以及一些傳統上被認為屬於女性領域的事情。
 
「我的工作真的很忙,我比我太太忙多了,我們倆各有分工,她多做家務,我多賺錢,這樣不是挺和諧嗎?為什我做家務才能算平等呢?」這是男德班第二次培訓中,方剛拋出的九個問題之一。
 
課堂以方剛的講述和學員的討論為主,課程在線上進行。之後涉及嬰幼兒護理技術時,會請專業人士來講授。目前招收的學員都是有一定心理學基礎或者對性與性別知識有一定了解的人。學員完成三個月的培訓後,將成為新一屆的男德老師,2023年去各地針對大眾招募,以團體輔導的形式培訓更多學員。
 
男德班講授的內容主要依據方剛編寫的「全參與型好男人團輔手冊」,包括認識並挑戰社會性別刻板印象、反思大男子漢氣概的傷害、做家務和照顧家人的能力、嬰幼兒護理技術、家庭暴力成因及干預與青少年孩子的相處藝術等。
 
這次參加男德班的學員多數都參加過賦權型性教育講師培訓班,有專業的心理諮詢師,也有性教育行業的人,還有中小學老師。
 
在成都做心理諮詢師的楊勇回答家庭問題時,提到了自己的母親,「媽媽不賴爸爸出去工作賺錢,她能夠和男人談生意,不比男性弱」。
 
但是他媽媽回家後還要做家務,有時候甚至到凌晨。有一些長輩會議論說她不像個女人,建議她不要外出工作,多在家照顧孩子。
 
小學四、五年級起,楊勇開始幫著媽媽做家務,身邊又有一些長輩說,這是女孩子做的,男孩子不應該幹這些。
 
討論這個問題時,楊勇說,這是社會上有關性別的刻板印象導致的,認為女性如果在職場上有更高的職位,不利於她們在家庭方面的付出。
 
過去,楊勇被傳統的性別觀念影響,會去勸說女性別太強勢了、溫柔些。現在他會讓雙方把問題呈現出來,「現在很多女性在改變,去追求自己的事業,有自我意識,男性角色也需要做出一些改變了」。
 
報導指出,楊勇的家庭中,孩子出生後,新的問題出現了。
 
他盡量抽時間接送孩子,承擔了一些養育孩子的家庭責任。他也見過身邊的一些男性帶孩子的場景,自己在玩手機、看電視,讓孩子在旁邊獨自玩耍。
 
過去,楊勇覺得自己比他們好一些。但在了解男性參與的概念後,楊勇覺得,自己是藉口工作,不去陪伴孩子,「我也受到了支配型男性氣質的影響,想著男性一定要成功,事業才是第一位的,而忽略了這做會影響親子關係」。
 
改變的第一步,推掉沒必要的應酬,改為晚上回去聽孩子講講今天在學校發生了什。交流的方式也在轉變,過去他常常會理所當然地拒絕孩子,「不行,我要去工作」。現在,他因為工作不能陪伴孩子的時候,會告訴他,為什不能陪他,也會提出換個時間來陪他。楊勇發現,兒子的態度也從過去的一臉委屈,轉為現在學會了理解與包容。
 
作為這一屆的學員,楊勇將在明年成為成都地區男德班的老師,他已經開始擔心之後的招募,他曾開玩笑地和身邊的人提過,要不要來上男德班?對方一聽上課的內容關於怎做好丈夫、好父親,回覆都是「這個還需要學嗎?」
 
有五位男士聯繫了楊勇。他問對方為什想參加這個活動?五位男士中,有兩位告訴他,因為他們目睹過父親對母親或者是母親對父親的家暴,他們希望家暴不要再出現在自己新組建的家庭中。
 
楊勇聽說了第一屆男德班成員韋明(化名)的故事,韋明曾經是家庭的施暴者,妻子和他離婚後,韋明不想再去傷害別人,也不想自己的小孩子將來像他一樣,撥通了白絲帶反家暴熱線,也參加了2015年的男德班。「現在,韋明在學習做一個好父親。」楊勇說。
 
「都說父愛如山,他真的就像一座山一樣,矗在那裡一動不動,只顧著玩手機打遊戲,娃在旁邊哭了,他也只會大喊老婆。」在一個關於帶孩子的採訪中,一位媽媽這樣說。
 
這位媽媽描述的場景,在生活中並不少見。中國青年報評論指出,讓兩性承擔共同的家庭責任、享有公平的機會,首先需要破除性別的刻板印象。儘管社會一直向前發展,但男主外女主內、誰賺錢多誰就不用做家務不用帶孩子、事業有成的女性必定難以平衡家庭等傳統觀念依舊存在。
 
拿養育孩子來說,不少人肯定聽過「喪偶式育兒」這個詞。主要描述的就是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中有一方顯著缺席,甚至壓根兒就不參與。這不僅不利於家庭關係的和諧,也對子女教育造成一種缺憾。
 
傳統觀念的改變是一個長期工程,參加男德班的學員多為心理諮詢師、教師等專業人員,其影響範圍畢竟有限。讓更多普通人深入認識男女平等,還依賴於輿論倡導與整體社會觀念的改變。但是,既然男德班提供了一個有利於達成共識平台,創造了傳播男女平等理念的契機,何不多給它一些時間。
 
雖然男德班的出發點能為眾人所接受,但九派新聞評論打趣的提到「它的名字實在有點雷」、確實挺找罵的。
 
男德班不過是蹭熱度的叫法,如同創始人方剛所說,男德班的命名出於對此前女德班的反諷和宣傳策略的考量,一句話,此男德班非熱播劇「贅婿」裡的男德學院。
 
「做男人還用教嗎?」、「這是要以三從四德為翻版來束縛男性嗎?」等話題還引發了網友熱議。有些論調滿有意思的,比如,女德班是歧視女性,男德班就是男女平等?男德班能培養出好男人嗎?等這些問題,問得也挺有價值。
 
從男德班的功用來看,除了名字確實有點雷,效果也算矯枉不過正。這樣的培訓班,不僅不該被鞭撻,反而多多益善。
 
★《聯合新聞網》關心你:遇到家暴事件,請打113保護專線

熱銷建案&網友看屋心得



好房網不只有新聞,還能找優質宅

好房網News粉絲團

成為好房網Line好友

★好房網HouseFun,加我好友,房產最新消息每天整理給你→點我

★好房網HouseFun,加我好友,房產最新消息每天整理給你→點我

頭版 總覽 圖輯 名家 專題 土壤液化 好房網TV 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