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楊德宜/台北報導
今年截至目前有16個颱風生成。台灣整合防災工程技術顧問公司總監賈新興在臉書表示,1月至10月颱風生成數史上第三少,9月和10月颱風生成數史上最少,7月至10月颱風生成數史上第2少。
賈新興說,今年1月至10月颱風生成數共16個,創下1951年以來第三少的紀錄,長期平均數是22.5個。仔細觀察今年每月颱風生成狀況發現,造成目前颱風數偏少的原因,主要是今年9月和10月颱風數明顯偏少,一共只有4個颱風生成,創下史上最少的紀錄,長期平均數是8.7個。
賈新興表示,其次是6月和7月颱風生成數也只有4個,長期平均數是5.6個左右。而主要颱風生成季節7月至10月,也只有13個颱風生成,創下史上第2少的紀錄,和1969年、1986年、2003年、2010年、2014年並列;最少的是1951年、1998年、2008年,分別只有12個颱風生成。
至於颱風偏少可能的原因,他說,分析今年9月至10月大氣低空氣流特徵顯示,從南海至菲律賓近海至台灣東北部外海呈現明顯的反氣旋距平,南海至菲律賓東方的季風低壓偏弱,在赤道至北緯10度間,以及東經120度以東,雖然因為聖嬰現象的發展,伴隨明顯的西風距平,但東經150至180度、北緯5度至20度的範圍內,垂直風切卻異常偏強。
賈新興表示,過去資料顯示,當出現聖嬰現象的發展時,颱風主要生成區域也會往東偏移,但這個區域的垂直風切卻異常偏強。另外是颱風生成的長期趨勢,自2019年開始似乎又進入了少產的時期。
他說,因此初步認為造成今年颱風主要生成季節颱風偏少的原因有二,有利颱風發展區域(東經150至180度、北緯5度至20度)的範圍內,垂直風切異常偏強;第二,2019年後颱風生成進入少產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