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宜慧、郭佳容/台北報導
在日本,申請長照服務的長者結束日照中心課程後,回家還有夜間居服員到府服務,若家屬外出過夜沒人照顧,長者可回到熟悉的日照中心裡短期住宿;這是「小規模多機能型居宅介護」,這麼彈性多元的選擇,還只是日本琳琅滿目的「介護服務」其中1項。
家的感覺最療癒位於東京小金井市的「茶照本舖日照服務家庭」,是用老民宅改建的居家型日照中心。(記者黃菁菁/攝影)
多次赴日勘查長照制度的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祕書長吳玉琴表示,相較於國內現行長照制度,服務項目表面上大致雷同,但實際上,日本多了許多彈性、多元與複合選擇,供個案視需求搭配。
服務密著 24小時不打烊
日本「社區密著型服務」項目中,老年人依需求,可選擇24小時不打烊、每天可到府5至6次短時間的居家服務,或選擇夜間居服,居服可跟日照中心互相搭配。
最近日本更將「複合」概念運用在硬體上,例如失智症老人居住的團體家屋旁,緊密連結日照中心,讓老人「走到隔壁就能享受另一項服務」。
台北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助理教授王品指出,「小規模多機能型居宅介護」能透過社區整合發展出1對多的服務型態,對服務員來說,不需要投入1對1的24小時服務,較為輕鬆,自然有更多人願意加入這個產業。對接受服務的人來說,可以不用畏懼服務要收高額的服務費,更多人願意接受服務,形成好的循環。
小規模多機能 易招人才
王品說,「小規模多機能型居宅介護」也能增加注入照護產業的人才,因為照護員可以從簡單的送餐服務開始,即使不具備專門的技術也可以入門,再視情況與意願做訓練,就像一個漏斗,開口大而出口小,網羅簡易服務到核心困難服務的人才。
此外,台灣對申請長照服務後,被評為「沒有失能的長者」,依現行流程僅提供相關資訊,不提供照顧服務;而日本的這類老人,若經照顧管理員評估為「失能高風險者」,仍可接受完善的「預防服務」,服務項目與失能長者雷同,差別在減少服務時間及次數。
反觀台灣 只重規範管理
台灣長照制度的規畫雖多處參考日本,但吳玉琴直指,台灣看不到彈性化支援多元的服務型態,只有單一服務,政府鑽研於「如何規範管理」,卻沒思考「民眾需要什麼」,如此僵化的思維,她憂心衛福部正緊鑼密鼓準備的長照保險,未來給付額度恐怕不足以支應彈性服務所須經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