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記者黃欣/綜合報導
中國人民銀行3日在公開市場進行7天期逆回購(附賣回)操作,規模相較日前大幅擴大到人民幣(下同)1,200億元,單日淨投放達200億元,終結先前連六個交易日淨回籠操作。市場分析,人行力穩資金面合理充裕的方向未改變,預期9月流動性將有所改善。
中新網報導,人行3日公告,為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展開7天期逆回購操作,利率持平為2.2%。值得注意的是,人行在8月31日、9月1日、2日開展的逆回購操作均為200億元,3日操作規模顯著放量。
人行穩資金,再放水1,200億人民幣。圖為人民幣/中時電子報資料照片
![據央行統計,7月全體國銀人民幣存款餘額為2409.89億元,較上月減少1.84億元,創2014年2月以來新低。。圖為人民幣。(本報資料照片)](https://p1-news.hfcdn.com/p1-news/MjYxMDgxM25ld3M,/a205f3b1f9ca1b6c_450x300.jpg/qs/w=600&h=600&r=21995)
人行自8月7日重啟逆回購,至9月3日已連續20個工作日進行逆回購操作。光以8月份來看,公開市場操作成為人行調節資金的主戰場,總計出手規模超過2兆元,總計淨投放超過5,000億元。
8月26日起,人行結束先前連續12個交易日的淨投放操作,逐步從市場抽回資金。但從上海銀行間拆放利率(Shibor)來看,隔拆利率波動不大,7天期Shibor仍維持在2.2%附近窄幅整理,顯示整體資金面供給平穩。
對於人行9月3日再度轉為淨投放,機構普遍預期9月份將呈現邊際寬鬆,流動性將維持合理充裕。國金證券分析,整體來看,9月份的流動性會有所改善,且財政投放將成為9月流動性貢獻的主力。由於2020年前7個月的財政支出進度較慢,低於2019年同期水準,後面會逐步加快進度,測算9月份財政投放可能釋放約6,000億元的流動性,可望創下歷史同期新高。
平安證券分析,9月為財政支出大月,財政存款減少,流動性投放預計穩中有增。銀行流動性部分,結構性存款下降的壓力加上央行存單到期等因素,預期9月銀行資金面將維持緊平衡。
中信證券固定收益部報告指出,預期9月份政府財政可望釋出大額流動性,再加上公開市場到期壓力不大,人行也將維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的方向,9月資金面有望隨著財政資金的釋放而出現邊際放鬆。
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長連平認為,前期總量寬鬆的貨幣政策調節效果顯著,未來全面降準或降息操作將更加謹慎。
他表示,當前寬鬆的貨幣環境不會明顯逆轉,適度充裕的流動性和適宜的資金成本仍然會是經濟復甦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