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天如/台北報導
大屯山火山區罕見發生地震,中央地質調查所指當地有一處過去未發現的正斷層。氣象局表示,地震強度要看地震規模,與發生在正、逆斷層沒有關係;但學者提醒,活動斷層地震發生機率高,地震穿過盆地時波動時間會拉長,火山地區發生地震,更須慎防複合式災害,政府應盡早啟重大台北地區防災演練。
日前大屯山一震,多數人開始憂心火山地區發生地震帶來的嚴重災害(擷取自中央氣象局)
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郭鎧紋表示,正、逆斷層指的是地底岩盤的相對移動方向,至於地震強度要看地震規模,無關發生在正斷層或逆斷層。且此次地震只有芮氏規模4,僅相當1/2000顆原子彈能量,對如此小規模的地震,民眾不須太恐慌。郭鎧紋說,活動斷層分3種。
一是正斷層,是指若下岩盤不動,上岩盤往下掉的地層變動;逆斷層是指若下岩盤不動,上岩盤受到板塊擠壓往上衝;平移斷層指的則是下岩盤不動,上岩盤呈左右移動的現象。他說,12日凌晨震央在士林大屯山附近的地震,位在正斷層,與921大地震發生在逆斷層,都只是一種現象描述。
而地震強度要看地震規模大小,「以921地震7.3的規模,約相當46顆原子彈,無論在哪裡都會是災難!」郭鎧紋強調,此次地震規模只有4,且時間很短,無論發生在什麼地方,影響都不大;且地底能量在不造成災害的情況下釋放,總比長期累積不釋放來得好。但台大地質系教授陳宏宇表示,活動斷層發生地震機率高,與曾經骨折的部位特別容易重覆骨折,是一樣的道理。
另大台北盆地中央是軟弱的泥層,一旦發生地震,泥層會有如海棉般吸進震波,使得波動時間拉長,「同樣規模的地震,搖晃時間愈長,衍生災害的衝擊就愈大,這就是所謂的盆地放大效應!」此外,地震是否發生在火山地質地區,對地震強度雖無影響,卻須考慮造成地震以外複合式災害的可能性,對人口密集,且位居政經樞紐的大台北來說,雖不須恐懼,但確實需要更戒慎。
陳宏宇說,人不怕災害,就只怕對災害沒有準備。日本東京已知活動斷層及人口,都比台北還多,為此,日本政府不但模擬了不同規模地震發生時,民眾應採取的避災路線,還定期進行無預警演習,積極防災、避災的做法與態度,值得台灣跟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