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氣 87

社救修法誰想脫貧?領補助遠勝努力賺錢

#政策 #社會救助 #低收 #補助 #社福
聯合報記者林琮恩/台北報導
 
每月如果多賺到兩千多元,低收生活扶助金先砍五千元。衛福部訂出社會救助法,明定中低收、低收資格,但領取生活扶助金的標準,由各縣市依當地最低生活費,加上自設的級距訂定給予補助。專家指出,綜整全台生活扶助金標準,根本是「斷崖式補助」,多賺到錢,就跳一級距,砍掉的補助金,比賺得錢還多,誰還會想脫貧。
 
衛福部每年會訂定當年度最低生活費,中低收入戶資格為家戶總所得為最低生活費1.5倍以下,低收入戶則是家戶總所得在最低生活費以下,不過各縣市的最低生活費標準不同,可分為六都、台灣省以及離島三種類型,生活扶助費核發的方式,由各縣市自行設定級距。
專家指出,綜整全台生活扶助金標準,根本是「斷崖式補助」,多賺到錢,就跳一級距,砍掉的補助金,比賺得錢還多,誰還會想脫貧。示意圖/記者侯永全攝影
行政院昨拍板中低收入戶加發一年生活補助,預計耗資四十五億,六十萬人受惠。示意圖,非新聞當事人。記者侯永全/攝影
以台北市為例,低收入戶總計五類,第0類指全戶都沒有收入,每人可領1萬9013元生活扶助金,若全戶有人收入達2308元,即會進入到第一類,每人可領1萬4270元,第0類與第一類扶助金相差約五千元。若全戶收入進入2308元到8079元間,則進入到第二類,可領7370元,第二類與第一類差6900元,與第0類相差1萬1643元。
 
政大社工所副教授蔡培元說,制度應是幫助貧窮人口脫貧、就業,但現行制度卻讓人感覺「乾領福利金」遠勝「努力賺錢工作」,社救法修法應減少補助級距所導致的補助金差異,得設計出「努力賺錢工作」遠勝「乾領福利金」,才能讓他們順利脫貧,投入就業市場。
 
蔡培元說,台灣可參考他國的「差額補助」制度,即民眾所賺薪資不足最低生活費時,由政府補助差額,讓民眾維持最低生活水準。
聯合報 記者林琮恩/台北報導

熱銷建案&網友看屋心得



好房網不只有新聞,還能找優質宅

好房網News粉絲團

成為好房網Line好友

★好房網HouseFun,加我好友,房產最新消息每天整理給你→點我

★好房網HouseFun,加我好友,房產最新消息每天整理給你→點我

頭版 總覽 圖輯 名家 專題 土壤液化 好房網TV 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