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氣 237

聚餐不用公筷 當心病毒性腸胃炎

#地方 #聚餐 #團圓 #公筷 #生病 #病毒 #腸胃炎 #吃飯 #飲食
中國時報記者林周義/台北報導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民眾養成了乾洗手的習慣,但醫師表示,乾洗手雖可破壞新冠病毒,卻破壞不了沒有套膜的病毒,如諾羅病毒、輪狀病毒。再過幾天就是農曆新年,人人歡聚共享美食,一旦一同用餐者中有人感染,且未使用公筷、母匙,就得當心病毒性腸胃炎。
 
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康本初表示,冬季病毒傳染多,除了新冠肺炎、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消化道傳染病也不少,最常見的就是腸胃炎,從病原可分為細菌性腸胃炎及病毒性腸胃炎。由於細菌適合在夏季繁殖,細菌性腸胃炎較常發生於夏季。病毒則在天冷時活性較強,因此病毒性腸胃炎在冬季比較常見。
 
聚餐不用公筷,當心病毒性腸胃炎。示意圖/中時資料照
客家文化節起跑,深受好評的「客家月光團圓音樂宴」,今年將在新屋范姜老屋席開110桌,於中秋佳節前夕9月30日晚間,邀請大家一起賞月光、聽音樂、食豐沛。(甘嘉雯攝)
 
腸胃炎是因飲水、食物受到汙染所引起,會經由糞口傳播,常見的症狀包括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發燒。康本初表示,病毒性腸胃炎症狀依受感染者身體狀況而不同,孩童及老年人或慢性病患,症狀可能較嚴重,多數成年人在3到5天內症狀可緩解,但需注意水分和電解質的補充,若持續數日或病情更嚴重應找醫師診治。
 
再過幾天就是農曆新年,康本初表示,年節的聚餐也潛藏著病毒性腸胃炎的風險。若與感染者一同用餐,且未使用公筷、母匙,就有可能導致他人感染。年菜準備的太多,一下子吃不完,若沒保存好而遭到汙染,吃下肚也可能引起病毒性腸胃炎。
 
康本初提醒民眾,若要預防病毒性腸胃炎,務必要把排泄物、垃圾做好妥善處理與消毒、確保水源乾淨、避免蟲媒汙染食物,注意個人衛生,且避免生食。雖然冬季寒冷,但為了健康還是要捲起袖子,以肥皂水溼洗手,洗手6個時機,包括處理食物前、用餐前、照護小孩與年長者前、如廁後、擤鼻涕後,以及就醫看診探病前後。
林周義∕台北報導

熱銷建案&網友看屋心得



好房網不只有新聞,還能找優質宅

好房網News粉絲團

成為好房網Line好友

★好房網HouseFun,加我好友,房產最新消息每天整理給你→點我

★好房網HouseFun,加我好友,房產最新消息每天整理給你→點我

頭版 總覽 圖輯 名家 專題 土壤液化 好房網TV 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