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新聞網/綜合報導
過年期間大魚大肉,不少人可能已經蓄勢待發,打算年後努力減肥。不過一般民眾可能不知道,過去幾十年來盛行用來計算身材的BMI指數(身體質量指數)如今可能不再是用來測量肥胖的標準。過去認為健康的BMI指數範圍是18.5至24.9,但英國科學家卻有不同見解。

據《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刺胳針》期刊新組成的委員會認為,BMI不能直接用來衡量肥胖程度,應該進行更多層面的調查和評估,才能說病患是「臨床肥胖」,需要醫療介入治療。英國國家健康與照顧卓越研究院(The 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are. Excellence, NICE) 在1月14日甚至已經發出公告,未來英國的醫療院所若需評估病患的肥胖指數,不能只用BMI指數。
跟爸媽買房記得提出「這證明」!否則未來賣掉要補百萬稅🔥新北優質建案捷運宅,推薦搶先看>>
✨新莊副都心正核心「富都馨」,低總價搶先看>>
🔥什麼!訂簽僅18.8萬!超值透天搶先看>>

目前英國國民保健署(National Health Service,NHS)因肥胖病人照護,每年必須砸下60億英鎊在相應醫療開銷上,這個數據預計將在2050年增加到每年90億英鎊。
倫敦國王學院委員會(King’s College London)主席魯比諾(Francesco Rubino)認為,BMI無法明確測量出受試者的體脂和肌肉含量,因此算出來的數字可能會有誤差。有的人也許BMI指數過高,但實際上可能有頻繁的運動習慣,是因骨骼或肌肉重量才會「過胖」。魯比諾指出,如果英國的醫療體系沒有改善評估肥胖的方式,找到更明確的歸納方法,反而是浪費醫療資源,也增加國家負擔。
其實不只英國是「過胖之國」,台灣也默默加入了過胖的行列。據台灣國健署統計,成人過重及肥胖率高達50.3%,肥胖者BMI值越高,醫療開銷就越大。以2011年國民醫療保健支出9,103億元計算,肥胖相關的醫療保健支出高達264億元,顯見肥胖會造成國家經濟負擔。不僅如此,台灣十大死因中,就有7項與肥胖相關,肥胖造成的問題,實在不容小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