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氣 3018

體檢新南向 金融業4大障礙

#新南向政策 #金融業 #東南亞 #理財

記者孫中英/專題報導

配合蔡政府新南向政策,金融業的南向步伐看似照進度走,但國銀在東南亞市場不僅今年上半年獲利大幅衰退,在部分南向市場不是不得其門而入,就是回堵嚴重。

中信金控以一六六億泰銖參股泰國LHFG金融集團,圖為位在泰國曼谷的LHBank總行大樓(記者孫中英/攝影)

金管會去年十二月發布「新南向政策、金融支援」目標,訂出協助國銀南向設點、協助企業,取得融資資金等績效指標;七個月下來,績效指標表現不差,但有面子卻沒裡子,主因在於我國金融業南向至少有「四大障礙」:各地准入、放款風險、台灣政府和銀行本身。不管之前的「亞洲杯」或現在「新南向」,口號變來變去,不變的是這「四大障礙」。

一、除了星 銀行入場都設限

首先是國外市場的「准入」規定。台灣「新南向」政策志氣遠大,訂出「政策目標十八國(東協十國、南亞印度、巴基斯坦等六國及紐西蘭、澳洲)」;但銀行真正有興趣的,是去除汶萊後的東協九國,其中對外資完全不設限的只有新加坡。

中國信託商銀全球營運總處總處長施景富說,東南亞除了新加坡,對外資銀行入場幾乎都有限制,對金融業准入設限,無非是希望讓金融市場能「更有秩序的競爭」。

以中信銀行近期參股的泰國市場為例,泰國央行不再開放外銀新牌照,但鼓勵外資金融業參股,幫助當地銀行發展,馬來西亞也一樣,外資金融業想進場,直接買銀行或參股最快。

金融業想順利新南向,「口袋夠深、規模夠大」,因此目前表現最好的多是民營大型金控,除了中信金,國泰金控也在菲律賓、印尼和馬來西亞參股、收購,動作不斷。

不過,公股行庫和中小型民營銀行多無「預算」進行南向併購,只能靠設立據點,慢慢苦熬;尤其在越南和柬埔寨,國銀申設據點「塞車」回堵最嚴重。包括台銀、彰銀、合庫銀等五家銀行一等廿年,至今仍未獲准在越南設分行;柬埔寨也已擠進七家國銀的子、分行、辦事處和微型財務公司,柬埔寨目前僅同意已進場的台資銀行可加設「支行」。

金管會統計,國銀今年上半年在東南亞八個市場稅前獲利僅廿九億元,和去年同期五十一億元相比,減幅四成三,主因就是國銀一向倚重的新加坡市場獲利,因為新加坡石油服務公司Swiber因國際油價大跌宣告破產,新加坡當地銀行幾乎全數「中彈」倒地;台資在新加坡的十二家銀行去年上半年獲利廿五億元,今年同期只有九億元。

二、猛踩地雷 獲利靠天吃飯

國銀南向的第二個障礙為獲利靠天吃飯。柬埔寨銀行公會理事兼稅務工作小組召集人梁敬思說,台資同業喜歡一窩蜂進場,越南和柬埔寨的台資銀行目前占比偏高,越南的外資銀行中,台資銀行占比已達四分之一,當地政府因此對台資銀行喊卡。

梁敬思表示,海外市場獲利關鍵應在銀行本身,許多東南亞企業財報不透明、擔保品也有問題,但大部分國銀卻未落實完整徵信和實地查核程序,KYC(認識客戶)流於形式又太依賴書面審核;尤其若只追求高利差或手續費,未同時考慮客戶信用風險和國家風險,保證地雷踩不完。

國銀之前在印尼、柬埔寨「踩雷」,今年則是新加坡,年年銀行備抵呆帳提不完,獲利只能看老天爺臉色。

三、喊出18國 MOU只簽四國

第三個障礙是台灣政府。金融業說,政府不分藍綠都只會喊口號,不知何時政府才能做企業後盾。蔡政府喊出十八個南向政策目標國,目前卻只和菲律賓、澳洲、印尼及馬來西亞納閩島等四個國家或地區簽署金融「監理合作備忘錄(MOU)」。諷刺的是,許多東南亞國家對外資金融業進場,不以政府須先簽署MOU為前提,但台灣為落實海外監理,自行加設求須先簽監理MOU,但MOU總落在「既成事實」後;例如中信金已進軍泰國,但台灣和泰國仍未簽署金融監理MOU。

一家民營金控高層表示,台灣在全球邦交國雖所剩無幾,但「台灣沒有外交,不表示政府不能幫忙」,有時候出個聲音或出個頭,都能帶來一定效果,例如日本三菱日聯金融集團能取得泰國大城銀行逾七成持股,首相安倍晉三多次訪泰並強勢承攬當地基礎建設,也可居功。

四、殺價競爭 國銀殺死自己

最後則是台資銀行本身。許多外國政府對台資銀行有個心理陰影,就是殺價競爭,這也是國銀在南向部分國家不得其門而入的最大障礙之一。

梁敬思說,他四年前到柬埔寨任職,當地美元存放利差約百分之八到九,四年後已掉到百分之五,若台資銀行透過OBU放款,美元利差大概只有百分之四,「四年利差掉四個百分點」,許多柬埔寨銀行同業都把矛頭指向台資銀行。金管會前主委曾銘宗也坦言,曾有東南亞金融監理當局跟他抱怨,台資銀行出國殺價搶生意。

熱銷建案&網友看屋心得



好房網不只有新聞,還能找優質宅

好房網News粉絲團

成為好房網Line好友

★好房網HouseFun,加我好友,房產最新消息每天整理給你→點我

★好房網HouseFun,加我好友,房產最新消息每天整理給你→點我

頭版 總覽 圖輯 名家 專題 土壤液化 好房網TV 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