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賴昀岫、沈能元、洪子凱、林麗玉/台北報導
寶林茶室食安事件通報累計31例,新增三例分別於3月19、21、24日食用了炒粿條,其中一人仍在住院。衛福部已在2名死者、6名住院者及4名未住院者等12人體內驗出米酵菌酸,因此將此食安事件定調為米酵菌酸引起,目前仍有9人正在檢驗,結果最快今(1)日出爐。
31例中已兩死,5人在加護病房。北市衛生局長陳彥元說,在加護病房的北市4名病患肝指數有下降跡象,但當肝功能衰敗到某種程度也會如此,「病人情況是往下走的」,情況仍不樂觀,醫護團隊正全力搶救;他說,發病時程、程度會與涉入毒素量及人體抗受性有關。
寶林茶室食安事件通報累計31例,新增3例分別於3月19、21、24日食用了炒粿條,其中一人仍在住院。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針對有兩人通報到寶林饒河店用餐後身體不適,因並未檢出米酵菌酸,醫院檢查確認感染性腸胃炎,初步判定與本次食物中毒無關。衛福部次長王必勝表示,昨新增四例驗出米酵菌酸個案,均為寶林茶室信義A13店通報案例,現在證據力更強,因此考慮排除到寶林饒河店用餐且未驗出米酵菌酸的兩例。
衛福部目前觀察重點為3月17至25日間至信義A13店用餐的民眾,初步統計仍有三分之二的顧客(約60人)未在通報名單。專家建議可透過發票回溯找出這些高風險族群,但疾管署表示這屬於地方衛生局權責,必須尊重地方政府職責,只能建議這60多人提高警覺,一旦出現症狀要立即就醫。
31日新增個案中,序號29為43歲女性,3月19日吃了滑蛋河粉,隨後出現發燒、腹痛、嘔吐、惡心、全身倦怠等症狀,目前在一般病房治療中。
序號30為54歲女性,3月24日食用炒粿條後出現頭暈症狀,至醫院治療後已返家休養。
傍晚新增序號31個案為42歲女性,3月21日至寶林茶室信義A13食用炒粿條,隨後出現腹瀉症狀,就醫後已返家休養。
「目前除了追溯粿條產品,醬料部分也開始追查。」陳彥元說,目前查出寶林由8家業者提供10件產品,只有一家業者、一件產品在北市,其餘已移請外縣市調查,會保持聯繫並追查相關醬料有無進貨到北市。另外,調味料由國外進口部分,會請中央在邊境控管協助。
北市府31日起稽查百貨公司美食街,共查核誠品南西店、新光三越台北站前店二家百貨美食街共39家業者,其中16家有環境衛生缺失,一家未投保產品責任險,已限期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