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新聞網/綜合報導
台灣近日氣溫直線下降,不少民眾都拿出各種禦寒小物,其中最常見的就是「暖暖包」。據日媒《tys テレビ山口》報導,民眾使用貼式暖暖包的方式,會影響溫暖效果,並分享3種暖暖包的貼法。

許多人在使用暖暖包時,習慣反覆搓揉使暖暖包發熱,雖然此方式能加速反應速度,但其過程恐導致袋內的鐵粉堵住外層包裝的細孔,進而縮短持續發熱時間。對此,日媒強調,使用暖暖包並非「越多越好」,並分享3種有效暖和身體的方法。
🚄3分鐘就能到家!捷運便利宅立刻看!🎍想和爸媽住一起,40坪以上熱門精裝宅!
🍊新春精選低總價房800萬起🍊趁這一波快進場!
🏠成大第一排,千坪綠意宅,22-34坪搶先看>>
醫師提醒,貼式暖暖包一定要隔著衣服使用,避免燙傷。聯合報資料照片

1.兔子貼法:適用「下半身感到冷」
民眾首先將1個暖暖包橫著貼在背後腰部中間,再拿出2個暖暖包「直立」貼在第一個暖暖包上方,使其看起來像是兔子頭部的圖案。此方式可以集中保暖脊柱起立肌,達到溫暖下半身的效果。
2.剪刀貼法:適用「腹部感到冷」
先在下腹部橫著貼上1個暖暖包後,再以橫向的方式貼上另一枚暖暖包在後背腰部(尾椎上方),讓腹部像被暖暖包夾住一樣,幫腹部保暖。
3.兩張貼法:適用「全身感到冷」
在背部的肩胛骨之間貼上1個暖暖包,接著在腰部的位置橫著貼上另一個暖暖包,這樣就可以讓全身快速暖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