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邱瑞杰/石門報導
北海岸十八王公廟30年前因台2線拓寬將被拆除,廟方在山上蓋新廟,後因台2線改道沒拆舊廟;現在因配合市府改造當地景觀,上周拆除舊廟部分建物,不少參拜民眾撲空。
廟方將「十八王公」的神像移請到山上的新十八公王廟供奉,待明年中整修工程完工後再遷回。(記者邱瑞杰/攝影)
廟方說,等明年中整建完工後,就會把十八王公迎回廟內供民眾祭拜或參觀,目前先暫時供奉在山上的新「別墅」。
十八王公廟原是海岸一座小廟,40年前為配合核一廠興建工程拆除時,廟方砌牆包覆當地的十八王公墓,另在地面重建新廟,供信徒祭拜,早年「大家樂」簽賭風行,還成為報「明牌」的熱門地點。
十八王公廟管委會主委練詩論說,30多年前政府要拓寬台2線,要求廟方搬遷;廟方於是買下鄰近共18甲山坡地蓋新廟,「十八王公一人一甲地」。
新廟在民國84年安座,除供奉十八王公神像,另斥資約7000萬元,在廟旁打造6層樓高的銅狗。上山的信徒走在半路時,這隻「坐」在青山間的銅狗會先映入眼簾。
練詩論說,本要拆除的十八王公舊廟,因台2線拓寬計畫變更改闢新路,舊廟在新廟蓋好後並未拆除。近20年來,到舊廟祭拜或參觀的民眾比到新廟的人多得多,有人說,山上的新廟像是十八王公的「別墅」。
石門區長巫宗仁說,市府分兩期改造十八王公廟附近海岸環境的區域,去年興建停車場,今年要重新打造廟埕,設置攤販區,提升旅遊服務品質。
十八王公廟的神像上月底移往山上的「別墅」供奉後,廟方已雇工拆廟,昨天有民眾撲空,廟方在圍籬設公告,指引民眾前往山上的新廟參觀。
清朝船難 忠狗殉葬 居民感動建廟
記者邱瑞杰/石門報導
十八王公廟全名是乾華十八王公祠,祭祀相傳清朝因船難漂流來石門海岸的17名商人和1隻狗。美麗的海岸風光及靈異之說,讓十八王公廟在百年後,成為台灣知名的「有應公」廟。
十八王公廟所在地石門乾華里早年叫阿里磅,主委練詩論說,相傳在清朝同治年間,福州有艘商船在海上發生船難,船上的17個人和1條狗被海浪帶上海岸,被人發現時,17人都死了,只有狗兒還活著。
練詩論說,先民想讓死者入土為安,沒想到那隻狗竟也要跳入墓穴。大夥把狗救起,牠又再次跳進墓穴似要陪葬,先民最後才讓人與狗合葬,興建小廟奉祀。
阿里磅海岸人狗合祀的傳說,令人動容,很多人更相信,只要誠心祭祀這隻狗,定會贏得牠忠心回報,因此,十八王公廟久而久之成為地方信仰中心之一,也吸引不少外地民眾來祭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