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郭幸宜/台北報導
行動支付大戰開打,繼Apple Pay後,Samsung Pay與Android Pay將分別在5月、6月先後上線,三大國際行動支付業者之間的戰火,第2季正式點燃。
行動支付大戰開打,繼Apple Pay後,Samsung Pay與Android Pay將分別在5月、6月先後上線。(報系資料照片)
據透露,Samsung Pay與Android Pay已進入最後測試與調整階段,合作銀行大致與Apple Pay大同小異,目前已知Samsung Pay合作銀行有玉山與花旗銀行;Android Pay合作銀行則多了一銀公股行庫為盟友。
消息來源說,由於Samsung手機屬於Android系統,因此Samsung Pay與Android Pay兩大系統的使用客群勢將重疊,為搶攻市占,兩大行動支付系統在上線前,分別在技術上與合約條款採取策略,想方設法拉攏銀行與消費者。
根據Android Pay出爐的合約條款,規定合作銀行在上線前與上線後的四、五天內,不得與其他國際支付合作,該條款被市場視為是衝著Samsung Pay而來。舉例來說,如果某銀行選擇在5月先推Samsung Pay,可能就無法在Android Pay 6月上線第一時間搶到頭香。
此一條款限制,讓許多銀行陷入到底要選Samsung Pay或Android Pay的兩難抉擇,但據了解,目前多數銀行考量Samsung品牌具備軟硬體整合的優勢,因此較傾向先上Samsung Pay。
另外,為擴大適用通路,Samsung Pay除了可在感應式刷卡機使用外,就連傳統的磁條式刷卡機也能使用,藉由擴大適用範圍與便利性,提高使用率。
消息人士說,有鑑於Apple Pay在台上線首日出現當機或刷卡不順的狀況,Samsung Pay為搶得先機,決定在5月初先以公開測試的方式,測試當大量用戶湧上線時,可能出現哪些狀況,儘早修正排除各種狀況,縮短使用陣痛期。
在行銷費預算部分,比起Apple Pay要求銀行必須編列將近新台幣上億元的行銷預算,Samsung Pay與Android Pay要求銀行的行銷預算只要100萬~150萬美元。
銀行主管說,金融界的支付競爭將從實體信用卡走向行動支付,邁入白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