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氣 81

青壯年罹患大腸癌激增 新研究:3常見警訊最不能忽視

#大腸直腸癌 #便血 #腹痛 #貧血 #大腸鏡檢查 #青壯年 #居家
聯合報編譯梁采蘩/綜合報導
 
根據一項新的科學回顧研究,20多歲至40多歲成年人罹患大腸直腸癌的比例正迅速上升,而這種疾病最常見的預警信號就是便血。紐約時報報導,根據這項新分析,直腸出血與罹患大腸直腸癌的風險增加5倍有關。
 
研究人員23日在《美國醫學會雜誌網絡開放》(JAMA Network Open)發表論文,指出腹痛、排便習慣改變和貧血是這種疾病的其他常見警訊,都不應被忽視。
根據一項新的科學回顧研究,20多歲至40多歲成年人罹患大腸直腸癌的比例正迅速上升,而這種疾病最常見的預警信號就是便血。紐約時報報導,根據這項新分析,直腸出血與罹患大腸直腸癌的風險增加5倍有關,癌症篩檢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2021年肺癌超越大腸癌成為癌症發生人數首位,癌症篩檢示意圖。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年輕人的大腸直腸癌罹患率上升,老年人卻在下降,因為老年人接受大腸鏡檢查的可能性要大得多。大腸鏡檢查可發現癌症和息肉等癌前病變。
 
儘管1990年前後出生的千禧世代罹患大腸癌的風險,幾乎是1950年代出生的人的2倍,罹患直腸癌的風險是後者的4倍,但沒有大腸癌家族史的年輕人,一般建議是45歲才接受大腸鏡檢查。
 
醫師也可能錯過這些警訊。聖地牙哥加州大學癌症流行病學家、研究主作者之一丹布(Joshua Demb)說:「軼事證據指出,由於醫生不太可能懷疑年輕人患有惡性腫瘤,他們可能會把直腸出血等症狀歸咎於痔瘡等良性疾病,而不是癌症。」
 
分析發現,從青壯年第一次就醫抱怨症狀,到他們獲得診斷,平均需要4到6個月的時間。由於診斷往往被推遲,青壯年的癌症往往發展到後期、更難治療。
 
丹布說:「我們需要促進早期檢測,其中一個方法就是識別這些紅色訊號。」
 
新的分析報告沒有著墨於導致青壯年大腸直腸癌發病率上升的因果因素。長期以來,大腸癌一直與肥胖、抽菸、久坐不動的生活方式、大量飲酒以及富含紅肉、加工食品和含糖飲料的飲食有關。新研究正探索其他可能的原因,包括環境暴露、腸道細菌變化和使用抗生素等藥物。

熱銷建案&網友看屋心得



好房網不只有新聞,還能找優質宅

好房網News粉絲團

成為好房網Line好友

★好房網HouseFun,加我好友,房產最新消息每天整理給你→點我

★好房網HouseFun,加我好友,房產最新消息每天整理給你→點我

頭版 總覽 圖輯 名家 專題 土壤液化 好房網TV 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