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記者仝澤蓉/綜合報導
「長命百歲」不再是夢想,台灣即將於2026年邁入超高齡社會,長壽反而成為一大挑戰,預估長期照顧需求人數將突破100萬人,南山人壽與工研院攜手調查,結果顯示逾二成民眾認為,需具備超過1,000萬元的準備金才足以因應老年長照需求,甚至有人認為即使2000萬元也不夠。
台灣人口老化速度比想像中還要猛烈,根據衛福部社家署統計,2022年台灣百歲以上人瑞首次突破5,000大關,國發會人口推估系統則顯示,2022至2070年台灣的高齡人口將大幅成長73.3%,反之70歲以下人口全面負成長。

估計在不久的將來,我國15歲至64歲人口占總人口比率將減少超過50%,工作主力人口減少,不僅代表年輕人的財務壓力加重,更衍生缺工等問題,未來恐怕找不到照護人力,退休後的生活只能仰賴自己。
南山人壽與工研院合作進行「超高齡社會跨世代需求痛點調查報告」,在財務調查方面發現,長壽使國人對於長照準備金的需求攀升,逾20%民眾認為需具備超過1,000萬元的準備金才足以因應老年長照需求,甚至有7%民眾表示2,000萬元也不足夠。
至於長照以外的老年生活準備金,則有高達37%的民眾認為要具備1,000萬元以上,才能度過理想的退休生活,另有14%民眾的老年生活準備金預期突破2,000萬元。
即使民眾認知到需充足的準備金來因應老年生活,調查卻發現仍有33%民眾尚未展開財務規劃,年輕世代有逾50%尚未做財務準備。
至於理想老年生活的財務規劃工具,最多人選擇保險75%,其次是投資64%及定存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