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汪宜儒/台北報導
台北高等行政法院18日正式遷入位於士林文林路的新家,藝術家李良仁與蔡文慶、官月淑為法院量身打造的公共藝術作品「方與圓的平衡對話」也在入厝這天正式公開。藉著戶外作品《方的立足點》,還有大廳裡《圓的擴散》、《對話之門》與《喜悅圓滿的樹》,李良仁以「對話」、「圓與方」為創作主軸發想,透過藝術的力量重新詮釋司法的意義,一新過往對法院冰冷嚴肅的想像。
蔡文慶的《圓的擴散》(中)與官月淑的《喜悅圓滿的樹》(左)令人驚豔。(記者張鎧乙/攝影)
李良仁說,在沒認真接觸過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內部的人員之前,總覺得法院給人嚴肅、肅殺的距離感,「曾經有次替朋友當證人,走進裡頭只讓人覺得沮喪、緊張,覺得這地方怎麼不多點人性與溫度。」
後來,因為台北高等行政法院的公共藝術作品,他重新認識法院與法官,發現他們不但活潑也很熱情,對於司法的正義與公平更懷有強烈的追求,「他們告訴我,法院不是個殺個你死我活、指著對方鼻子罵的地方,而是個對話的地方。」其中,以不鏽鋼打造的《方的立足點》,是李良仁將數個方框旋轉交錯組構成一個內圓的作品,藉以展現不同角度、多元價值在司法面前的平衡與融合。
李良仁解釋,方代表法治的剛正不阿,圓象徵司法以人為本、以圓融智慧進行審判調解的初衷。以銅鑄切而成的《對話之門》,則是李良仁近年難得一見的室內大型作品,藉著象徵正義的方鑰匙與表現圓融的圓鑰匙外型,還有巧思鏤空、讓兩把鑰匙平躺成椅子的設計,讓作品與人有了互動可能,「人們端坐量編,透過鏤空可以對視、對話,這正是我想表現的法院的對話精神。」
至於蔡文慶以銅為媒材、以法槌形狀轉化而成的《圓的擴散》,則藉著圓形擴散的波紋表現17世紀英國哲學家培根的名言:「哪裡有正義,哪裡就是聖地。」期待正義精神能擴散綿延至每個角落。
擅長插畫與剪紙藝術的官月淑則以玉山圓柏為靈感、以剪紙為概念,在主體建築的玻璃帷幕上以不鏽鋼材質建構了2株結實纍纍的大樹,同時以橙色為體,傳遞了圓滿、溫暖與豐沛的生命力量,「這應該是法院存在的終極意義。」李良仁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