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咸亨
在舢舨和獨木舟為主的河川貿易時代,「一府二鹿三艋舺」成為臺灣對外貿易的三大城市,臺南府城、彰化鹿港、臺北艋舺也象徵十八世紀臺灣的興盛繁華。因「艋舺」的台語發音與佛典中的「萬華」相似,之後易名為「萬華」。隨著百年來的環境變遷,臺灣西部漂砂沉積,海岸線逐漸外移數公里,臺南安平港不復到達赤崁樓,艋舺也因台北湖的消失而失去光環。不料,今年五月的新冠病毒疫情,缺口從華航機員、獅子會會長,一路炸到萬華阿公店,掀起了陳年鍋蓋。
艋舺只有原先依附商機的鶯聲燕語和黑道仍然殘留求存嗎? 鼎盛時期的萬華,許多搏海求生的悲壯故事,既帶來商機,也留下不少信徒膜拜的宮廟。另外,也有不少膾炙人口卻鮮為人知的善事,例如仁濟醫院自創的社會福祉機制,150年來裨補不少官方衙門的僵硬制度,美談流傳至今;35年來耆老刈包吉為街友舉辦的寒士宴,則是另一義薄雲天的民間善舉。
華江三美救萬華 (圖/台北觀傳局提供)
走讀萬華的導遊,最常見的幽默是:「你知道萬華有幾流嗎? 萬華有三流:流氓、流鶯、流浪漢!」卻不見心中淌血的萬華在地人低喃:「萬華三義:宮廟、仁醫、街友宴。」
萬華地區外的華江濕地,恰逢大漢溪、新店溪、淡水河三川交流,有一連串窪地、濕地、田地,硬是被隔離在8-9公尺高的防洪牆外。在人煙稠密,車水馬龍的雙北市中心,鬧中取靜,幸運地形成卓然樸素的自然生態系統。1999至2001年前後三年,都有一萬多隻候鳥從西伯利亞來訪華江雁鴨自然公園,創造候鳥深入25公里內陸棲息的紀錄,其中以小水鴨10,000隻最多,琵嘴鴨1,000-2,000隻次之,尖尾鴨200-500隻排名第三。
華江雁鴨自然公園嚴然已經成為雙北市最近、最方便的核心自然公園,關心綠建築環境的建設公司早已將之視為秘境花園,靜悄悄地佈下貼近華江公園的世外桃源計畫。以西門捷運站至龍山寺之間為例,較早投入萬華都更的住宅大樓有14樓高的中正國寶、15樓高的全坤威峰、19樓高的美麗桂林大廈和26樓高的台北晶麒大廈。去年(2020)完工的住宅大樓則有地上18樓地下6樓的新碩鼎和大廈,以及地上24樓地下5樓的都美艷大廈。今年(2021)則有25樓高的川悅精品大廈推出,除了隔堤俯望華江公園以外,還以智慧住宅為號召。桂林路西向底是桂林水門,貴陽街西向底是貴陽疏散門,都是可以直接穿越堤防到達華江雁鴨自然公園的捷徑。台北晶麒大廈走路12分鐘,新碩鼎和大廈走路5分鐘,川悅大廈走路3分鐘,就可以到達華江雁鴨自然公園,顯然,建設公司大都發現萬華地區的瑰寶在華江,一座座新建大樓越來越貼近華江雁鴨自然公園。
15年來,民間公益團體臺北市華江溼地守護聯盟在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羅東林區管理處贊助下,以及臺北市動物保護處指導下,默默執行華江雁鴨自然公園的生態調查工作。聯盟發現華江濕地除了萬隻小水鴨的輝煌紀錄以外,一度幾乎消失的球翅螽斯,以及被列入稀有原生種植物的禾草芋蘭,都在華江雁鴨自然公園出現,簡稱
華江三美:芋蘭、螽斯、小水鴨。
在自然公園欣賞大自然美的心態,當然和木柵動物園裡看籠中鳥、獸、植物不同。不過,別擔心,華江雁鴨自然公園經常有華江聯盟的志工,以及台北鳥會的賞鳥達人,你只要彬彬有禮地靠過去打招呼,他們都會親切地分享60倍大的觀鳥望遠鏡,也會傳授大自然的奧妙。
「彬彬有禮」其實是為了不要驚動敏銳膽小的大小水鳥,免得你只看到「在水一方」。
如果你最近抽空到華江公園漫步,看到的飛鳥以童謠「華江五月天」的六種鳥為主。童謠的歌詞是 : 小水鴨到華江,河濱有隻白頭翁,黑領椋鳥伴蒼鷺,埃及聖䴉戲野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