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張哲生
第一張:黃色小鴨游進1954年的基隆港

這是1954年的基隆港,鏡頭往南望,畫面中央臨港的橫向道路為今忠一路,與忠一路垂直的道路由左至右分別是現在的孝二路(北部濱海公路)與孝三路,而基隆火車站則是位於畫面右下角往右不遠處。 (影像合成:張哲生)
第二張:被恐龍盤據的「印地安」啤酒屋

1988年,位於臺北市八德路二段196號,一間在樓頂站著一頭巨大恐龍骷髏、外牆爬著多隻小恐龍骷髏的「印地安侏儸紀餐廳」開幕了,奇特的外觀令過路人印象深刻;當時除了侏儸紀恐龍主題,臺北市還有另外兩家不同主題(印地安紅人與龐貝古城)的印地安餐廳。2010年,印地安餐廳歇業,結束其22年的歷史。
2017年9月14日,我帶著1988年拍攝的印地安餐廳照片,重返舊地,拍下了這張照片,回味昔日在此處與朋友相聚的歡樂時光。
第三張:讓兒童戲院見到了長大後的萬年大樓

畫面裡人山人海的街道為臺北市峨眉街,原始的黑白照片拍攝於1973年2月3日(大年初一),左邊的建築物為兒童戲院(1963年5月28日開幕,1974年改建為峨眉停車場)與中華民國國貨館(1965年3月17日開幕,目前為好樂迪KTV),當天兒童戲院正在上映劉家昌自編自導自演的成名作《晚秋》,而畫面右邊原本是尚在興建中的萬年商業大樓(1973年10月6日開幕),我將它換上了2014年1月24日所拍攝的萬年大樓。
第四張:假如現在火車還在中華路上跑……

這張照片結合了1969年拍攝的西門圓環平交道,以及我在2017年1月11日在臺北市中華路與成都路口拍攝的街景。
還記得畫面最右側「成都楊桃冰」旁邊的天橋嗎?每每行經這個路口,我都會不禁想著「如果火車還在中華路上跑,這裡會是怎樣的情景呢?」我很懷念昔日在平交道等候火車經過的點點滴滴,於是,我便利用影像合成技術,讓自己的想像成真,也算是圓了長久以來的一個夢。
第五張:如果哈帝漢堡沒有退出臺灣市場

這是2015年3月13日中午的臺北市南京東路與復興北路口的街景,我讓1986年11月11日開幕的哈帝漢堡南京店在原址重現;如果哈帝漢堡沒有退出臺灣市場的話,或許現在我們可以看到這樣的景象。
1985年10月,李瑞河在1968年創立的「天仁茶業有限公司」(天仁茗茶)和當時美國第四大速食業者 Hardee's 簽約合作,以「哈帝漢堡」之名將 Hardee's 引進臺灣市場。哈帝漢堡在臺發展的最初五年(1986~1991),發展十分快速,不但開了14家連鎖店,單店平均營業額更年年名列全世界哈帝連鎖店之冠。只是好景不常,1991年起,其營運每況愈下。1995年,天仁決定結束代理,關掉哈帝漢堡在臺的所有分店,美國 Hardee's 從此退出臺灣市場。
第六張:1968年的駐臺美軍重返2014年的臺北市長安西路

2014年9月26日下午,我拿著前駐臺美軍 Tom Montelbano 先生於1968年在臺北市長安西路(左側近延平北路)拍攝的照片,在同一地點拍下了這張「實境合成照」。
第七張:1960年的遠東戲院穿越至2013年

彩色部份是我於2013年12月9日在臺北市太原路與平陽街口拍攝,黑白部份則是1960年拍攝的遠東戲院;當時「今日放映」的電影為《戰地美人魂》(Five Branded Women),另外可以看到「下期放映」的電影是《黑色肖像》(Portrait in Black),而「近日放映」的電影則為亞蘭德倫(Alain Delon)與羅美施奈德(Romy Schneider)主演的《花月斷腸時》(Christine)。
1958年12月16日開幕的遠東戲院,由六福集團創辦人莊福所創立,位於臺北市太原路155號(平陽街口),就在建成圓環附近,蓬萊國小與日新國小分別隔著太原路與平陽街和遠東戲院對望。
遠東戲院是一棟四層樓的鋼筋混凝土建築,佔地600多坪,只有一個放映廳,座位多達1,700席,舞臺寬100英尺,銀幕寬83英尺、高35英尺,號稱是當時全臺灣最大、設備最新穎的電影院。
由於單一大廳的老式電影院,漸漸抵擋不住多廳式新穎電影院的強勁搶客力道,遠東戲院在1993年也迎合潮流改為多廳,卻因違規隔間及消防避難通道不合規定,遭到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建築管理處執行強制斷電處分,再加上國片市場在當時已日趨沒落,於是,遠東戲院於1995年悄悄熄燈,並將土地賣給日盛建設股份有限公司。日盛建設拆除遠東戲院後,興建了地下6層、地上19層的鋼筋混凝土集合式住宅大樓,於1999年4月開工、2001年6月落成,目前該大樓社區約有140戶。
第八張:中山堂廣場上的中華巨龍從1972年飛越到2014年

這張照片是我在2014年10月16日在臺北市中山堂二樓的「堡壘咖啡」露臺用餐區拍攝的,我手上拿的黑白照片攝於1972年10月,當時許多民眾在臺北市延平南路與永綏街口的中山堂廣場上圍觀舞龍表演。畫面左上角,位於路口轉角處的10層高樓,當時剛完工沒多久(1970年7月13日動工、1972年3月19日竣工),現為合作金庫銀行信託部的所在地,地址為臺北市永綏街7號。位於這棟新大樓對面的遠東百貨永綏店(今遠東聯合診所所在地),當時已經遷入附近新開幕的遠東百貨寶慶店(1972年1月18日開幕)。永綏街往東到底與博愛路交會。
我記得小時候,每逢國家重大慶典,例如國慶日或是春節的聯歡表演活動中,都能看到這尾「中華巨龍」的身影,由於其演出成員大多來自四四南村的子弟,所以也被稱作「四四巨龍」。
後來,隨著聯勤四四兵工廠轉型,以及四四南村被迫改建,中華巨龍的表演開始出現後繼無人的現象,再加上國防部改以作戰訓練為主,不再支援中華巨龍的開銷;於是,中華巨龍便被打入了冷宮,其最後一次的演出,是在1996年5月17日,我國首位民選總統李登輝先生的就職慶祝活動上。
如今,因為欠缺管理與維護,這尾巨龍早已頭尾分離、殘破不堪,被丟棄在某個倉庫的角落裡;然而,在失去了政府的支撐之後,中華巨龍重現國家慶典活動的日子,已是遙遙無期。
第九張:1972年的人們穿越來到2014年的臺北行天宮拜拜

畫面裡人車擁擠的黑白部份由陳漢中拍攝於1972年2月15日(大年初一),彩色的街景(包括位於臺北市民權東路與松江路口的蓬萊大樓與臺北行天宮)則是我在2014年3月17日在同地拍攝。
平常香火就已十分鼎盛的臺北市行天宮,每逢大年初一,更是盛況非凡;車水馬龍、人山人海,擠得水洩不通。善男信女們扶老攜幼,由各地趕來進香朝拜,向關聖帝君祈求全家的平安。
第十張:重現天母公園溜冰場旁的美麗回憶

2017年8月,網友蕭家訓先生和蕭張敏華女士伉儷從加拿大多倫多傳給我他們50年前在臺北市天母公園溜冰場旁乘著機車的照片,我在專頁分享後,熱心的網友陳先生傳訊息給我,表示他有一輛和照片中同款式的本田小狼(1965年生產的 Honda Super Cub C102),可以借他們拍照,不過那時候蕭先生伉儷已經返回多倫多,要兩年後才會再來臺北。
2019年3月23日深夜,陳先生傳訊息告訴我,蕭先生伉儷人在臺北了,而且他們已經聯絡好,將在3月26日(因為氣象預報說這天的天氣會轉晴)到天母公園和老照片裡同款式的機車合影,我聽了很感動,並表示會前往天母公園幫他們拍照。
3月26日中午,我依約來到天母公園,剛好在大門見到騎著車齡54歲本田小狼抵達的陳先生,於是,他牽著車和我一起步向下方的溜冰場,到了溜冰場便看見蕭先生伉儷已經在大樹下等我們了。
雖然這是我們大夥兒頭一回碰面,但感覺非常熟悉,就像是多年不見的好友似的。在一陣寒暄後,我們馬上進行拍攝作業,幸好天公作美,照片拍出來的效果很好,今昔對照於焉順利完成!
上圖攝於1967年春,下圖由我於2019年3月26日中午在同地拍攝。蕭先生說,他和老婆是在1965年認識,當時他17歲,老婆16歲;兩年後(1967年),19歲和18歲的他們騎車到天母公園約會,在溜冰場旁請路人幫忙拍了這張照片;六年後(1973年)他們結婚了,而今(2023)年4月26日正是他們結婚50週年的日子,祝福他們健康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