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Joel FUKUZAWA
新竹縣竹北市是今年台灣燈會的會場,不過更有意思的是應該是整個新竹高鐵站附近這塊過去被稱為「六張犛」的竹北六家地區。
今年台灣燈會的主燈(圖/Joel FUKUZAWA)
![](https://p1-news.hfcdn.com/p1-news/MTg4NTExbmV3cw,,/b315127164e5eb3f.jpg/qs/w=600&h=600&r=230817)
竹北六家,顧名思義在清乾隆年間,由來自廣東潮州六個林姓宗族所開墾出來的聚落。聚落剛完成的時候,在村莊外設了三道隘門,並且在聚落的周圍挖出了一條保護聚落的水道,沿岸還種上刺竹當成防禦工事。在聚落裡頭,輾米廠、釀酒廠以及跑馬場,幾乎所有的生活機能都能在聚落內部完成。
整個六家古厝群,是台灣先民開墾的縮影。(圖/Joel FUKUZAWA)
![](https://p1-news.hfcdn.com/p1-news/MTg4NTEybmV3cw,,/9265127168e8b333.jpg/qs/w=600&h=600&r=230817)
而在六家聚落的中心,建立了一座屬於林家共同祭祀先祖的「林家祠」。這座林家祠也是林氏宗親會的所在地,屬於一堂兩橫的合院式建築風格。在正廳供奉了林家歷代的祖先牌位。而在林家祠旁邊的問禮堂,則是林氏宗親的家法裁判所,據說如果有林家子弟犯了法,家族長者就會在這裡開堂審問,情節重大的還會被送到問禮堂後方的囚禁室。這種家族法庭,在台灣很少看見,現在已經被列為三級古蹟。另外,比林家祠以及問禮堂來得稍微晚的新瓦厝,則是在嘉慶年間興建完成的。這裡以新瓦厝的忠孝堂為中心,向左右兩側蓋屋居住,也形成了另外一個聚落的模樣。
林家祠的大門口廣場,是林氏宗親祭祖活動的地方。(圖/Joel FUKUZAWA)
![](https://p1-news.hfcdn.com/p1-news/MTg4NTEzbmV3cw,,/e5b512716dec9fae.jpg/qs/w=600&h=600&r=230817)
這些歷經了兩百多年的林氏古厝,到現在還能被保留下來。或許是因為剛好六家聚落位在竹北的郊區,在新竹高鐵站建設完成之前,這裡一直都是屬於質樸的農村地區。另外一個原因則是因為六家所繁衍的子孫眾多,使得一些老古厝的產權也相對的複雜,種種的因素,意外的保留了這塊從清朝開始一直延續到現今的主要因素。
新瓦厝忠孝堂的老公廳,意外的被保留下來,現在成了最好的歷史教材(圖/Joel FUKUZAWA)
![](https://p1-news.hfcdn.com/p1-news/MTg4NTE0bmV3cw,,/54a512717123a76f.jpg/qs/w=600&h=600&r=230817)
而且所幸新竹縣政府在興建新竹高鐵站的同時,也同時進行了六家聚落的區域徵收。把六張犛傳統聚落規劃成了民俗公園,同時與國立交通大學合作,在這裡創辦了國立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客家文化學院的建築風格也仿造客家土樓興建,是一座高三層地下兩層的圓形建築,這也與客家人鼓勵讀書的風氣,相互呼應。
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主建築,是仿造客家土樓的樣式興建。(圖/Joel FUKUZAWA)
![](https://p1-news.hfcdn.com/p1-news/MTg4NTE2bmV3cw,,/8cc512717561cf34.jpg/qs/w=600&h=600&r=230817)
如果這次利用台灣燈會的機會,前往六家古厝群去走走,會發現整個環境已經不再是過去那種傳統農村綠野的樣貌。是一個整齊而且規劃得有條不紊的新興市鎮的風貌。當高鐵進駐之後,這裡的高樓大廈以及別墅住宅陸續的推出,現在還有一些建案正在展售的階段,或許就如同當時國立交通大學的校長張俊彥,在交通大學的客家文化學院落成後,在校園內立了一塊碑文:「回首戊寅迄今,忝掌交大八年,馳騁科技,固然得意,含咀人文,尤更歡愉。此刻閑步林氏故宅,想見先人堂前問禮,張犁易耨之情景, 乃知客家文化學院之立足於此,真可謂璞玉在抱。」當我們走在現代化的馬路上,如果能多想想過去先人怎麼胼手胝足的開墾出這塊土地,或許會讓我們學得更加謙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