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作者的最新文章 卓輝華
卓輝華 中國地政研究所董事兼研究員、中華民國消費者文教基金會董事兼房屋委員會委員、政治大學不動產研究中心諮詢委員、宏大不動產估價師聯合事務所所長、文化大學都市計畫與開發管理學系兼任教授
人氣 47376

房市結構轉型與房市三高的困境

相關關鍵字

#房地產 #房市 #高房價 #自有住宅率 #空屋率 #購屋比 #人口 #多空觀點
文/卓輝華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席勒(Robert J.Shiller)曾經對臺灣房地產市場同時存在高房價、高自有住宅率及高空屋率的三高現象,感到匪夷所思!他認為房地產過去是最佳投資工具,但是否為永遠最佳的投資工具?台灣地區房市三高現象與悄然轉變的房市結構,已然為房市投資者與購屋消費者設下不可知的風險與困境。
 
今昔之間的住宅市場結構轉變,謹先以下列六項指標數據說明供參!
 

 

房市結構轉型與房市三高的困境(示意圖/好房網News記者呂詠柔攝)
一名想買房投資的網友問天龍國老公寓買哪最賺?示意圖/好房網News記者呂詠柔攝

 

 
一、人均面積已達合理50平方公尺
 
1966年平均每人居住面積僅2.2坪,至今(2022)年已提高至15坪,與每人50平方公尺(15.125坪)的合理居住面積目標接近。因此未來要靠人均居住面積增加而提升住宅需求量已然非常有限!
 
二、都市人口比例已達上限
 
1966年至2000年間,人口從鄉村地區遷移至都市化地區,一直是都市住宅需求與房價推升的重要動力, 2001年之後的都市人口比例已達約80%的上限。從2022年底人口成長統計觀察,除桃園市人口微幅增加外,其餘五都的人口已經逐年減少!中長期而言,對住宅剛性需求與房價推升均有所影響!
 
三、過高的空屋數與空屋率
 
主計總處最近一次(2020年)的住宅普查統計達166.4萬戶空屋,空屋率18.5%,比起 1966年的空屋數僅2.2萬戶,空屋率0.95%高出許多。過高的空屋數與空屋率導致住宅供給過剩的課題,一旦市場反轉與剛性需求、投資需求下滑時,對於住宅市場可能會是一大空襲!
 
四、自有住宅率由50%增至85%
 
1976年臺灣地區平均自有住宅率為67%,臺北市僅為50.3%,至今已提高為約85%的水準,這項數據已經位居世界前茅,未來人口負成長、住戶數增加有限,以及政府積極推動社會住宅政策供給等條件,要創造更高的自有住宅率的住宅剛性需求,將是極限的挑戰! 
 
五、家戶購屋比從8.5%降至3%
 
1990年代平均家戶購屋比高達6.7%,其中最高為1996年的8.5%,2000年至2009年的十年間,隨著家戶數急速成長,家戶購屋比反而下跌至5.2%。2010年至2016年的房價逐年上漲,平均家戶購屋比更下跌到2016年的2.9%。未來高房價趨勢不變情況下,每年家戶購屋比可能維持在3至3.5%、交易棟數在30萬上下或許將成為常態!
 
六、超負荷的高房價所得比
 
營建署發布2022年第二季全國平均房價所得比為9.69倍,與2002年的4.2倍比較,20年來購屋負擔加重了230%。其中,臺北市的房價所得比創新高達16.17倍。過高的房價所得比並非為健康的房市結構形態,高房價所得比將會使房屋交易量面臨無法增加的壓力。
 
2020年代,台灣地區同時出現人口結構與房市結構的同步轉型,在可見的未來,住宅市場需求將因市場結構轉型而與過去發展軌跡有所不同!無論是購屋消費者或房地產專業人士,都應掌握未來人口發展的可預期性,密切關注住宅市場在結構轉型下可能遭遇到的內需困境!未來可能要思考加強臺灣國際化腳步,拓展房地產的國際需求,或是朝向休閒、健康、養老等多元使用的市場,將是房市結構變革中的重要健康發展方向!
 

 

房市結構轉變數據一覽表(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總處、內政部及作者整理)
房市結構轉變數據一覽表(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總處、內政部及作者整理)

 

好房News粉絲團

成為好房網Line好友

★好房網HouseFun,加我好友,房產最新消息每天整理給你→點我

★好房網HouseFun,加我好友,房產最新消息每天整理給你→點我

頭版 總覽 圖輯 名家 專題 土壤液化 好房網TV 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