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作者的最新文章 張金鶚
張金鶚 政大地政系教授,2013年曾接任台北市副市長。畢業於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 I .T)建築系及賓夕法尼亞大學(U. Penn.)都市及區域計畫系,專攻房地產投資與住宅經濟政策,並獲得建築碩士與都市及區域計畫博士。
人氣 31912

《房地產是一輩子的事》--我的房市預測不準嗎?

相關關鍵字

#張金鶚 #國泰房地產指數 #營建署 #住宅需求動向 #景氣 #價量背離 #多空觀點

文/張金鶚

 

攻擊我看法的人常用:「張教授的預測都不準,應該重新檢討調查有沒有缺失。」每次聽到這些話,我多半淡然處之,因為我無法討好每個人,只是攻擊者在批評別人前,是否應該先深入了解我的調查內容與方法呢?
 
 
過去10 多年來,我持續負責國內3 個大型房地產研究案,包括國泰建設的「國泰房地產指數季報」(每季公布)、內政部營建署「住宅需求動向調查」(每季公布),以及建築研究所的「房地產景氣動向調查」(至2011 年止)。
 
每個案子的研究方法、樣本、資料、調查嚴謹度等,都是可受市場公評,並接納各界批評,但不可否認的是,每項調查都有其侷限,差別在於,如何從不同角度解讀市場。
 
曾有很多首購族向我抱怨:「等待,會越來越買不起房子!」但審視過去12 年所做的調查,購屋人可能忘了2003 年第3 季時,我在「房地產景氣動向調查」中看到第一個綠燈的訊號後,當時立即喊出「房市復甦訊號已經確立」,這個標題還被《中國時報》當成頭版頭條。
 
房市景氣決定多空訊號
 
對於2004 至2006 年的房市發展,我也一直抱持樂觀的態度,也被視為多頭的代表,業者也都支持我的看法,直到2007 年下半年,在以新推個案調查為主、且具領先指標的「國泰房地產指數季報」首次看到「價量背離」的狀況;再加上「住宅需求動向調查」及「房地產景氣動向調查」陸續看到負面數據,於是率先提出「預警」。
 
最主要的因素是,在2005 及2006 年,銀行認為台灣房價雖然上漲,但銀行的風險不高,因而紛紛推出「百分百房貸」(等於零自備款就能買屋),當時很多投資客幾乎是「無本」取得不動產,買進後,輕易轉手套現獲利。
 
當房價上漲到2007 年,市場已走了4 年的多頭,銀行的風險意識慢慢提高,便開始限縮接手性較差、但市場仍熱銷的小套房貸款,下半年小套房的成交價就開始滑落。
 
原先這個限縮的趨勢將會延續,但2008 年適逢總統大選,市場期昐馬英九總統能端出更多兩岸政策的牛肉大餅,就在這樣的預期心理下,原本該跌的市場被撐了起來。根據2008年4 月政大台灣房地產研究中心所做的「台北房價泡沫化」調查研究,當時台北市的房價泡沫程度高達38%。
 
發表泡沫化調查不久後,我甚至曾經被黑道恐嚇,因而登上社會新聞版面,我心中一直認為,政府那隻看不見的手無法長期一手遮天,在馬總統520 就職後,房市已利多出盡,成交量價慢慢萎縮。
 
直到同年7 月美國雷曼兄弟倒閉,金融海嘯來襲,台灣不少壽險業者受傷,股市崩跌、全球面臨經濟衰退,房市市場也自2008 年第3 季開始往下走,政府為了挽救房地產,推出8 大措施及「政府挺銀行、銀行挺企業、企業挺員工」的三挺政策,同時推出消費券以刺激內需。
 
資金湧入讓房價繼續漲
 
不少建商認為,房地產寒冬已到,被視為火車頭產業的營建業向政府哀號,於是,這次政策釋放的利多是:調降遺贈稅,把遺贈稅從40% 降至10%,讓過去多年出走海外的資金一波一波地回台灣。
 
然而,金融海嘯的衝擊百年前所未見,全球政府擔憂進入二次衰退,由政府主導的救市方案一波接一波。從房市的表現來看,2008 年下半年至2009 年第1 季表現很差,甚至傳出某些建商有跳票危機,但自2009 年第2 季開始走出「V 型」反轉,直到2010 年底房地產因全球資金氾濫,處於一種「非理性的繁榮」狀態。
 
因為台灣人民的就業、所得、儲蓄率根本沒有改善,甚至還得靠政府的力量提振內需。現在來看,若當初政府沒有救市方案,房地產勢必回歸到基本面,並且如我預期的出現回檔。
 
但這是幸、也是不幸。因為歐美日等國的央行聯手撒錢入市,資金如洪水猛獸般流向亞洲,包括新加坡、香港、中國、台灣等資產價格紛紛上揚,但大家都心知肚明,這完全不是基本面所營造出來的行情。
 
也因此,從2010 年起中國祭出多道打房措施,但台灣房價的漲勢仍然凶猛,到了2011 年年初,連不動產業者都看不下去,大喊房價已經到了「群魔亂舞」的境界,而且根據行政院的調查,高房價已是十大民怨的榜首,這也是馬英九總統在第2 次競選連任時,提出居住正義的主因。
 
從這段房市的發展歷程來看,我並非每次預測都不準,短期失去準頭的因素,在於全球的不確定因素太多,加上政策干預市場,讓原先該回檔的市場又漲上去。政府的力量終究不可能大於市場力量,因此,房地產的走勢最終仍將回歸基本面。那麼台灣房市的基本面如何?我並非憑空而論,從3 大研究調查數據來看,在國民所得未明顯改善、租金水準未大幅提升前,市場回檔壓力極大,是否如此,最終市場會告訴你答案。
 
我的衝突與選擇
 
各項房市預測的調查研究結果,彼此如果發生衝突,究竟該如何選擇?我會採取3 步驟,決定此衝突與選擇。
 
步驟1:首先會了解各項調查研究的背景、方法、內容及限制,探究其影響範圍是個案(如豪宅),還是通案(如一般住宅),是地區性(如新北市),還是全國性。
 
步驟2:其次,了解預測調查研究是主觀的意向看法,還是客觀的數據推測,當主觀與客觀預測發生衝突時,應先釐清主客觀調查的嚴謹性,原則上,客觀數據的推測較不易產生蓄意的偏頗。
 
步驟3:最後,除了要掌握影響基本面的關鍵因素外,也要釐清領先、同時或落後指標數據的推測關係(此部分在後面第3 章將詳細討論),領先指標(如土地與金融的相關數據與政策)的推測,對未來短期預測較具關鍵。
 
當然,一些基本面的指標數據(如房價所得比、房價租金比及空餘屋量等),對長期預測更具關鍵。
 
◎摘錄自《房地產是一輩子的事》,張金鶚著,原富傳媒出版
 

好房News粉絲團

成為好房網Line好友

★好房網HouseFun,加我好友,房產最新消息每天整理給你→點我

★好房網HouseFun,加我好友,房產最新消息每天整理給你→點我

頭版 總覽 圖輯 名家 專題 土壤液化 好房網TV 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