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地權條例是房市靈丹或毒藥?商仲老總這樣說

2023/01/30 09:26
聯合報/高力國際董事總經理劉學龍
 
號稱史上最重打房手段的「平均地權條例」修法草案春節前在爭議中三讀通過,代表房地產政策的利空出盡;此猛藥一出,加上信用管制,今年房地產市場將面臨量縮價修的局面。
 
在自由市場,價格是由供給與需求所決定,2019至2021年的貨幣寬鬆及產業回流帶來的資金浪潮,台灣股房市雙漲,交易量及價均衝上新高。我們身為產業的一員,樂見政府適時的出手抑制過熱的投資,把市場引導到健全發展。事實上,這兩年的房市已中箭三次,第一次是2020年底開始的四波選擇性信用管制、第二次是2021年七月上路的房地合一2.0、第三次為2022年的四次升息共2.5碼;房市經過這三箭的調節,已經明顯吹起寒風,而這次政府所修正的平均地權條例更可稱為正中紅心的一支箭。
 
號稱史上最重打房手段的「平均地權條例」修法草案春節前在爭議中三讀通過。房市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此法案打著居住正義的旗幟,卻限制民眾買賣住宅產品,是否真有其正義可言?甚至在提出修正內容後,市場檢討聲浪不斷,後續增補很多附帶條款,不免讓人質疑在制定法律前是否思慮周全?抑或像補網的方式不斷的東補西補?而一開始政策所帶來的震撼程度,卻又因為這種補丁的作法,引發民眾疑慮到底政府堅持的路線為何?
 
盤點本次修法內容的五大重拳,其中檢舉獎金制度及炒作行為如何去認定?是否有足夠人力去查核事實?而最受爭議的限制預售屋換約轉售及管制私法人購屋,坊間的討論不外乎幾點:限制人民移轉財產自由是否違憲?全球都可見私法人購置住宅,為何台灣獨步全球首創許可制且限制持有年限?
 
先前的信用管制及接連升息,經濟環境的驟變,加上限制預售屋換約轉售的風聲,已將透過高槓桿操作不動產投資的買方掃掉一輪,市場走向健全的軌道。
 
針對備受爭議的管制私法人購屋,在房地產周期,一般只聽過開發許可制,尚未聽過這種針對住宅產品的「購買許可制」甚至限制移轉,限制人民移轉財產是否有違憲之虞,我們不在此討論;我們想釐清的是,是否其他國家實施過同樣政策?其成效為何?政府是否應先讓人民有知的權利?
 
另外,政府高喊居住正義,是要讓「人人有房住」或「人人買得起房」?一個正常且自由的經濟體,應該要以「人人有房住,並依自己的能力買房」為目標,讓「人人買得起房」基本上是不可行的。房價高漲引爆民怨的原因,不外乎民眾的薪資所得及存錢速度追不上房價漲幅。政府用盡腦筋壓低房價,不如檢討產業及城鄉發展失衡,提升薪資水平。當然,政府也應落實公共住宅或社會住宅制度,讓年輕民眾在社會住宅居住的日子可以儲蓄,讓他們未來更有能力購買房屋,畢竟在華人社會裡,「有土斯有財」的觀念根深柢固。
 
我們深知政府、房地產業界及民眾都不樂見房價高漲引發社會動盪,但一項政策在實施之前若沒有全盤考量各種情境,後續引發的動盪及整個產業鏈的衝擊可能更大。

更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