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記者王家瑜、林周義/台北報導
醫院急診壅塞嚴重前所未有,醫護與民眾皆滿腔怒火。健保署26日邀集急診團體開會,歷經3小時討論,拍板三大方向,將提升急診診察費和護理費、調升加護病房(ICU)給付,及全面提高病房護理費,預計每年加碼至少30億元,最快今年5月實施。
健保署長石崇良表示,急診壅塞狀況已慢慢緩解,但為了長期解決,仍須訂出策略。第一項共識是全面提高急診的診察費和護理費。現行急診是比照門診,護理費則包含在診察費裡,日後將獨立出來,並依檢傷分類適度增加。
關於急診留觀床,現只有護理費,沒有醫師診察費,石崇良說,這導致各科醫師協助照顧卻沒有給付,未來也可獨立申報,也會參考住院給付標準予以調高護理費。由於急診可能收治重大外傷患者,如車禍、工傷意外等,處理上相當複雜,也將調整支付標準。
第二項共識是調整加護病房給付,鼓勵分流收治,預計每年投入5.8億元。石崇良說,目前ICU是依醫院層級給付,但全台50多家重度急救責任醫院,並非全是醫學中心,將全面比照醫學中心給付;70多家中度急救責任醫院,有部分是地區醫院,將全數比照區域醫院給付。
第三是調升病房護理費,留任人才避免關床,預計未來4年投入100億元,每年25億元,包括一般病房、加護病房、呼吸病房、燒傷病房等。這三項支付標準調整,預計3月中旬討論,3月下旬再送共擬會議,4月預告,最快5月上路。
至於如何強化病房的利用效率,包括縮短平均住院天數、放寬在宅住院條件、門診打抗生素治療、住院手術改門診手術等模式,也將陸續規畫,希望下半年實施。
社區醫院協會理事長朱益宏對健保署的方向表示肯定,但提醒落實分級醫療同步重要。每家醫院都要思考,要留下的是輕症或重症。健保加碼之際,也要把餅做大,今年總額實質成長約有8%,未來也希望維持。面對今年稅收超徵,若能比照過去2年,將公務預算挹注健保,相信有助於醫界。
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洪子仁認為,調高支付標準方向正確,各醫院應確保增加的收入能確實反映在護理人力與薪資上。急診壅塞是系統性問題,還需其他配套措施,例如提高部分負擔強度,以落實分級診療,才是根本解決之道。
原文出處 【每年30億救急診 最快5月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