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沈婉玉/台北報導
最新公布的美國聯準會(FED)會議紀錄暗示,量化寬鬆措施(QE)可能在今年退場,使美股走跌。央行官員表示,量化寬鬆政策若退場,可能是因美國經濟已明顯復甦,或者是因量化寬鬆的效果愈來愈微弱,甚至還帶來通貨膨脹的反效果,一個是正面、一個是負面,現在還很難判斷。
QE將在今年退場,所帶來效應是好是壞,仍有待觀察。(圖/好房資料中心)
美國聯準會去年底利率決策委員會議紀錄內容曝光,部分決策者支持在今年的某個時間,終結每月八五○億美元、為刺激經濟的購債措施。
市場預期美國量化寬鬆貨幣政策恐提早收手,使昨日美股走跌,國際美元應聲衝高。
「QE今年退場不太可能」元大寶華經濟研究院院長梁國源直言,美國聯準會曾公開表示,除非就業市場「明顯改善」,否則不會停止量化寬鬆政策。
雖然美國經濟有復甦的跡象,財政懸崖問題也暫解,但是今年失業率要降到六.五%以下,「難度很高」。
梁國源指出,聯準會會議紀錄反應三種看法,一是悲觀認為經濟仍無法步入常軌,因此QE要無限期實施,二是樂觀地認為QE可功成身退,因此訂出退場標準,還有一種是根本反對實施量化寬鬆政策。
依去年底利率決策會議會後聲明來看,只要美國就業情況沒有明顯改善,量化寬鬆措施就不會退場。
政大經濟系教授林祖嘉也認為,除非財政懸崖問題真正解決,美股大漲,民間消費力量提振,不需要持續採用寬鬆貨幣政策來增加市場的貨幣供給,QE才有退場的可能,「QE退場反而是正向指標」。
林祖嘉表示,即使因為通膨疑慮升高,使量化寬鬆措施有退場的必要,聯準會也可以採用緩慢、逐步的方式,讓市場的衝擊減到最低,彈性空間很大。
因此,現在還無須太憂慮量化寬鬆措施退場影響與後果。央行官員指出,外界對量化寬鬆措施一直有兩面的評價,有些人認為是救命靈藥,但也有人認為是「短多長空」的毒藥,不但效果有限,還會引發通膨壓力。
去年底聯準會推出「無限期」的加碼版量化寬鬆措施,退場時間點會與經濟復甦的狀況有關,還需沈澱一段時間觀察市場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