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記者楊舒婷/高雄報導
前身為日治時期「高雄信號所」的高雄港站北號誌樓30日舉行重啟紀念典禮,火車發出鳴笛聲,號誌員將路牌交接給高雄副市長史哲,象徵北號誌樓的重生,也向百年機械的偉大設計致敬,而自2008年舊打狗驛停駛後,這一刻重啟也足足睽違了14年。
高市文化局指出,高雄港站北號誌樓前身為日治時期的「高雄信號所」,在1900年縱貫鐵路台南-打狗段完工背景下興建,扳動高雄百年的經濟發展。而北號誌樓內的機械閘柄與聯鎖裝置系出英國1875年問世的「沙古斯比.福瑪型聯鎖系統」;號誌樓則為標準「形隨機能」的工業時代機能主義建築,具有代表性。
![睽違14年,高雄港站北號誌樓重新啟用,以迎接DL-1034列車進站,向這座歷史建築致敬。(楊舒婷攝)](https://p1-news.hfcdn.com/p1-news/MzEzNTk4NW5ld3M,/bb562e5cc2034d9e_450x300.jpg)
為呼應近百年前的台灣博覽會呈現的現代化視野,2022年「台灣設計設計台灣」活動,將從全台僅存機械聯動裝置的北號誌樓出發,帶領民眾向百年前控制鐵道運行的「經典機械設計」致敬。
文化局長王文翠表示,「聯鎖裝置」可說是鐵路號誌的心臟,為呼應這個改善19世紀鐵路行車安全的重要設計,北號誌樓展覽名稱定為「解鎖!北號誌樓」,讓民眾透過親自體驗扳動機械閘柄,了解鐵道運作過程與原理。
舊打狗驛故事館創館館長謝明勳指出,「號誌樓」其實是「機械聯動裝置的家」,這棟建築是典型的工業時代機能主義建築,為了視野展望良好、便於人員隨時操作,機械閘柄和電氣閘柄都位於2樓;各項導管沿著北號誌樓,分散出去,連接現場各處轉轍器和號誌機。
史哲表示,文資修復是一項需要耐性的文化紮根工作,雖然耗時多年,但成果仍令人欣慰,而14年看似很長,但在歷史的長河中也只是一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