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氣 99

建築偵探李清志看大稻埕 永遠的「台灣第一豪宅」

#地方 #大稻埕 #台灣第一豪宅 #豪宅
聯合報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
 
1920年代的大稻埕,西方建築與中國廟宇在此交會,更匯集了台灣大家族文化、茶葉文化、酒家菜文化、藝旦文化、洋行教會文化等。百年後,這些見證流金歲月的建築外表依然輝煌,內在則與新時代的城市文化交織出新的肌理。遠東建築獎昨於大稻埕舉辦歷史建築講堂,邀來實踐大學建築系教授李清志、淡江大學榮譽教授周宗賢講解大稻埕歷史建築,遠東集團董事長徐旭東和遠東百貨總經理徐雪芳皆出席聆聽,聽得津津有味。
 
被封為「建築偵探」的李清志,秀出在大稻埕拍攝的街景照片,畫面讓人誤會身處巴黎或京都。他表示,台北城中區是日本人建造的街區,是日本政府邀日本建築師來台建造,建築比例和裝飾風格謹守規範。大稻埕的建築則是台灣豪富聘工匠設計,融合東西特色、風格自由。
實踐大學建築系教授李清志(右一)暢談大稻埕建築之美。記者黃義書/攝影
實踐大學建築系教授李清志(右一)暢談大稻埕建築之美。記者黃義書/攝影
「即使走進廢棄的巷子,你也可以從老房子華美的裝飾風格,瞥見大稻埕輝煌的過去。」李清志表示,百年前的「台灣第一豪宅」陳天來故居,迄今還是他心中的「台灣第一豪宅」,帝寶也比不上。
 
1980年代,台灣湧現保護古蹟的呼聲。李清志表示,當時的大稻埕經歷都市更新與古蹟保護的衝突,居民擔憂房子不能改建影響權益,許多建築學者的名字遭高掛於老屋牆面「示眾」。之後政府改用「容積移轉」的獎勵政策鼓勵居民保護老房子,結果皆大歡喜。周宗賢則說,當時也曾有拓寬老街街道之議,還好最終保存舊貌,老街的味道得以延續。
 
如何活用老街老建築,不讓老街變成「死去的街道」,則是現代大稻埕的重要議題。李清志展示許多大稻埕咖啡館的照片,認為老屋轉型轉型咖啡館是很好的活化方式。一方面咖啡的香氣可以驅走老屋的霉味,一方面用咖啡邀請民眾打開老屋的大門。老屋轉型書店也是絕佳的活化方式,如讀書共和國集團創辦人郭重興將家族老屋轉型為「郭怡美書店」。
聯合報 記者陳宛茜/台北即時報導

熱銷建案&網友看屋心得



好房網不只有新聞,還能找優質宅

好房網News粉絲團

成為好房網Line好友

★好房網HouseFun,加我好友,房產最新消息每天整理給你→點我

★好房網HouseFun,加我好友,房產最新消息每天整理給你→點我

頭版 總覽 圖輯 名家 專題 土壤液化 好房網TV 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