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陳雨鑫、李青縈、葉冠妤/台北報導
極端氣候讓全球陷入熱浪,七月以來,台灣熱傷害通報人次也居高不下。專家指出,國內訂有高溫作業指引,明訂高危行業需參考「綜合溫度熱指數」,制定工作與休息時間規定等,但僅納入鍋爐、鋼鐵等製造業,在戶外連續工作的建築工人、外送員等並未列入,建議勞動部考量並訂定相關規定,對戶外勞工落實「高溫保障」。
近來連日高溫,致死頻傳。上周,嘉義39歲瓜田青農在卅五度氣溫下工作,太熱到瓜棚下休息,竟然猝死。先前則有登山客獨自下山中暑身亡。
WBGT規範工作與休息
三軍總醫院中暑防治中心主任朱柏齡表示,高溫環境也要關注濕度,嘉義青農當時農務濕度達65%,計算熱指數都已達到危險等級。對於戶外工作勞工,應以計入包括太陽輻射、風速等的「綜合溫度熱指數」(WBGT)提出預警,並規範工作與休息時間。
中研院研究員龍世俊說,勞動部訂有「高溫作業勞工作息時間標準」,即依據WBGT規範適用職業員工的工作與休息時間,目前適用的高溫職業,包括鍋爐房、鋼鐵鍛造、玻璃熔料、燒窯、火車機房等,多在室內操作,工作在戶外且連續曝曬的勞工,未在規範之列。
目前戶外勞工的高溫保障主要依勞動部六月修正「高氣溫戶外作業勞工熱危害預防指引」,計算熱指數,再提出工作與休息時間的建議。但朱柏齡與龍世俊都表示,指引沒有強制性,雇主落實機率低,加上指引修訂至今未有稽查,「別等到有人真的熱死了才來重視」。
目前氣象局依綜合溫度熱指數,每天發布當天和一周熱傷害預警,分別是注意、警戒、危險、高危險等四類。朱柏齡說,氣象局熱傷害預警是以各縣市行政區域為單位,對於外送員、建築工人來說,參考價值有限。
他舉例,以北市信義區為例,信義百貨商圈與商圈外的工地環境,可能大相逕庭。朱柏齡建議,只要是固定的戶外工作區域,如建案,現場就應購置相關設備,計算綜合溫度熱指數,依數值計算工人休息時間,有效避免熱傷害。
對於專家建議戶外工作者採用WBGT評估工作規範,勞動部職安署職業衛生健康組長張國明表示,WBGT較為精確,但通常用於人為控制下的環境監測,用在鍋爐、鋼鐵業等室內環境居多;戶外場所變數多,參數取得不易,所以用較好取得的溫度、相對濕度來評估。
職安署:提供雇主預防措施
目前世界各國都沒有依熱指數強制休息的規定,張國明說,職安署將持續關注國際主要國家對於熱危害預防相關法制或採行措施,適時檢討精進必要作為。基於戶外高氣溫危害預警原則,職安署已開發手機版行動資訊網,並以分級管理方式,提供雇主及工作者採取對應的預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