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
近日最熱門的新聞,莫過於00940快速募集千億,震驚主管機關,不僅有投資人解定存,抵押房產搶買者亦不在少數。
回顧過去,台灣投資一窩蜂進場並非新鮮事,2000年狂買科技股;2008年搶購傳產類股。金融海嘯後買進債券基金、高收益債、新興市場債、連動債,這還不包括換人民幣、日圓,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姑且不論是不是一套N年,如今熱門的高股息ETF在某一天亦將成為投資史上一頁。
相較之下,這幾年台灣人進場房地產,無論本土或海外,能夠造就一窩蜂熱潮的投資標的,似乎有那麼些異曲同工。
其一是便宜。便宜往往來自比較之後的相對值,亦是投資者心中所期待的「買在起漲點」。無論是00940的10元甜甜價,台南、高雄到嘉義的蛋白房價,只要相對便宜,吸金效果總是驚人。
其二是現金流支撐。台灣投資人對於收租、領息情有獨鍾,應用在房地產上,從早期大學包租公,到海外租給外商高管,如今租給科技新貴,能夠穩穩地擁有現金入帳,對投資人就具有吸引力。
其三是利多加持。除了目前可見的台積電設廠概念房,還有重大建設、重劃區等等,縱然現在是不毛之地,一旦有了話題,姑且不論投資人能否賺到最後,至少在初期都會有人願意買單。
說到底,台灣投資人為什麼要如此追逐,不僅是社會上對「有產階級」抱持正面態度,更深的內涵是,台灣民眾長期以來對養老、喪失工作收入的恐懼,衍生出「求人不如求己」的心態與操作。在政府能做的事情並非一昧禁止,而是理解民眾需求,鼓勵正確、淺顯易懂的理財知識,遏制過度膨風的業者操作,讓民眾面對投資風險時擁有自保能力。
人性本就從眾,至於「一頭熱」的投資最後能否「一同樂」?贏家關鍵從來不在上車時,而在下車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