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董俞佳/台北報導
淺山、海岸是珍稀動植物的生存場域,但過去不受重視、棲地破碎,形成「生態孤島」。因應國土計畫,農委會林務局提出「國土生態保育綠色網絡」中長程計畫,要將中央山脈與周邊淺山、海岸林、濕地,連結成為生態網絡系統,並將鼓勵網絡內農地、魚塭轉型友善模式,串接成綿密的生態廊道,讓野生動物自在旅行。
因應國土計畫,農委會林務局提出「國土生態保育綠色網絡」中長程計畫。(圖/聯合新聞網)
林務局長林華慶說,生物棲地保護以中央山脈的中高海拔森林做得最完整,但像石虎、麝香貓這種珍貴野生動物並非住在高海拔,而是住在淺山,國土生態保育綠色網絡中長程計畫,將把生態網絡從高山連接到淺山再綿延至海岸區,有利棲息地完整與動物遷徙。
林華慶說,未來在主要河川周邊、橫向高速公路兩側建置生態綠帶,連結西海岸跟中央山脈間生態系;此外,也以花蓮光復的平地造林區域,規畫可以串聯海岸山脈與中央山脈的廊道,增加多樣樹種,把早期林相單純的平地造林,改造成為一個更自然的生態廊道,連結中央山脈跟海岸山脈。
林務局指出,淺山地區許多是私有農地或林地,不可能由政府畫設保護區,將透過鼓勵友善環境的農業、林業,藉由海岸林、保安林、以及既有的濕地,加上友善環境的農漁場域,彼此串接形成生態廊道。相關計畫已報請行政院核定,預計明年開始,屆時將納入特生中心、林試所、農改場、農田水利處等農委會轄下機關,也會與交通部公路總局等合作。
打造生態網絡並不容易,以花蓮石梯坪水梯田為例,即使已成友善耕作典範,仍面臨農耕技術轉型、人力不足等問題,持續就是一項挑戰。林務局指出,將協助導入友善農耕,協助部落培養志工團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