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倪浩倫/台北報導
不少國人無肉不歡,根據統計,國內僅13%成人達到每日3蔬2果建議量,其中18至24歲年輕人最嚴重,每日蔬果達標率僅8.9%。衛福部國健署提醒,國人蔬果普遍攝取不足,鼓勵民眾響應一周一日蔬食環保餐,能促進身體健康,同時減少碳排放量愛地球。
每日蔬果攝取量僅1成3國人達標。(好房網News記者賈蓉/攝影)
今天是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各國皆呼籲減少溫室氣體愛地球。國健署長邱淑媞指出,愛地球和同時愛自己的第一步,就是從低碳飲食做起,因各大類食物中,蔬菜種植生長周期低,投入能源和資源較少,碳排放量是所有食材中最低的,若再透過選擇在地、當季食材,更能減少交通運輸和農藥肥料的使用量,減少資源及能源消耗。
國健署社區健康組組長林莉茹指出,以每人每天吃5份肉類推估,全國民眾只要響應一日的蔬食環保餐,便能減少約4300萬公斤的碳排放,等同於少了4866輛1600c.c.的汽車、行駛地球1圈約4萬公里的碳排放。
吃蔬食不僅讓民眾用嘴救地球,也能拯救自己健康,國健署呼籲國人一周進行一日的蔬食環保餐。根據國健署健康行為危險因子監測調查,國內僅12.9%成人,達到國健署建議的每日3蔬2果最低攝取量,其中18~24歲最低,僅8.9%。
林莉茹分析,該年齡層多為大學生,不少人住宿、外食機率高,加上覺得自己還年輕,認為身體不會因缺少蔬果而出問題。林莉茹說,國人的蔬果攝取量普遍不足,應定時透過蔬食環保餐來補足。
蔬食環保餐包含穀類、蛋白質和蔬果。她建議選擇未精製的穀類,包括糙米、胚芽米、紫米等,其中地瓜生長迅速、病蟲害少,且富含維生素A和纖維質,可適時取代主食。豆、魚、肉、蛋是蛋白質重要來源,但豆類脂肪含量最低,建議優先食用原始型態的黃豆,和低層次的各種豆類製品如豆腐、豆乾、豆漿。
林莉茹強調,國人最缺乏的蔬果,除了應選擇當季、在地的蔬果,減少交通運輸、農藥肥料的使用量,讓資源不浪費,並要攝取色彩多樣的蔬果,其富含各式維生素和礦物質,水果也應直接吃水果而非果汁,才能攝取到充分的纖維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