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房網News記者嚴鈺雯/綜合報導
美國總統川普關稅政策影響全球,其中台灣將被徵收32%,恐衝擊多項台灣出口產業,台股更是影響甚大,7日終場大跌2065.87點,跌幅達9.7%,以19232.35點作收,創下台股歷史最大盤中跌點與跌幅。面對這次風波,更多人擔心是否會衝擊到房市,甚至害怕房地產市場難逃滅頂之災,走向「賣房救股」。
近日網路論壇上許多人都在討論面對關稅衝擊,預售屋會不會出現解約潮?PTT上就有網友提到前陣子買了預售屋,原本交屋要準備的閒錢有部分拿去買股票,打算賺一筆補貼未來交屋款,不過現在卻賠光,房價還有可能下滑,心想是不是解約比較實際?另外,也有網友在mobile01詢問「是否該退預售屋?」

根據內政部規定,預售屋解約需於30日內申報,違者將處以3萬至15萬元罰鍰。此外,若在房屋過戶前解約且尚未辦理所有權移轉登記,可申請撤銷契稅申報並退還已繳契稅。
住展雜誌企研室總監陳炳辰建議,準購屋族應審慎評估自身還款能力,並注意選擇建商的信譽,以降低解約風險。他進一步指出,當面臨資金短絀問題,若是購買大型建商的預售案者,應可協商從多家往來密切的銀行提供協助,或以延後交屋的方式,避免資金卡關;若是購置小品牌建商的買方,則可往不受限的農漁會探尋機會。
馨傳不動產智庫執行長何世昌也曾指出,消費者通常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才會選擇解約,比較常見的因素是無力繳納購屋款、營造與工安問題、購買標的不符合預期等。若是2022年前購買、且即將交屋的預售案,理應有不少的獲利空間,此時預售屋買家選擇解約,推測應是受限貸令衝擊、無力籌措購款所致。
房產達人賣厝阿明曾表示,由於預售屋價格本就會隨市場波動,建商有權依銷售策略調整價格,目前法律未禁止「不同客戶不同價格」的銷售方式。且與建商簽訂的預售屋買賣契約屬民事契約,若單方解約需按契約條款支付違約金(通常為總價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