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新聞網/綜合報導
根據日本生活媒體「saita」報導,一位身處五口之家、每個月將家庭餐費控制在2萬日圓內(約新台幣4200元)的省錢達人三木ちな指出,許多家庭之所以存不了錢,與在超市的消費習慣息息相關。她提出三種常見的「陷阱型消費」,呼籲民眾留意日常採買的每一筆支出。
首先是「順手加購」的零食。超市中琳瑯滿目的糖果餅乾價格不高,常令人誤以為「這一包沒差吧」。但這類習慣性的順手消費,日積月累便可能導致月底財務吃緊。建議可設立「零食預算日」,固定日期統一採買,不僅可控制支出,也能避免無節制爆買。

第二個容易失守的區域是麵包區。現烤香氣與限時特價常讓人心動,尤其當手拿托盤時,總會忍不住多放幾個進籃子。但如果原本就沒有購買計畫,這些看似划算的選擇,實際上是額外的支出。建議不打算購買麵包的日子,乾脆繞開該區域避免誘惑。
第三個習慣是「折扣甜點的誘惑」。標上半價貼紙的布丁、蛋糕或甜點看似可以當作犒賞自己的禮物,但若無節制的購買,只會增加不必要的支出。雖然偶爾的小確幸無妨,但專家提醒,不該讓「便宜就買」變成理所當然的習慣。
專家強調,節約的重點在於「不買計畫之外的東西」。掌握自我控制力,明確列出採買清單並避免隨興購物,才能真正守住荷包、更快達成理財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