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蔣繼平/屏東縣報導
東港高中美術老師陳錦嬌將美術教室外的閒置空間,打造為10坪大的工作室,漆上湖水綠的牆壁、裝置藝術家具及燈飾創造有溫度的空間,讓學生不自覺愛上這裡,體會如何把美感教育融入生活。
東港高中美術老師陳錦嬌將美術教室外的閒置空間改造為10坪大工作室,漆上湖水綠的牆壁、有裝置藝術及燈飾,創造具有溫度的空間。 記者蔣繼平/攝影
49歲的陳錦嬌在東港高中教美術16年,教學25個年頭仍創新求變,為了讓學生對生活中的美感更有體會,去年向學校爭取美術教室旁的閒置空間,發揮巧思改造成藝術工作室。
陳錦嬌先利用鋁門鋁窗做出10坪隔間,再找學生一起粉刷牆壁,尋找木頭跟燈具請師傅組裝成她設計好的月亮燈、閱讀椅,中間放骨董級工作桌,以美術器具、木偶人等布置,前後花1個月完成。
牆壁選用湖水綠色調具穩定和諧的調性,與原本有如實驗室的美術教室相比,空間更溫馨、有家的感覺。陳錦嬌說,美學教育要能運用在日常生活中,這是考試考不出來的,卻能陪伴學生一輩子,藉此鼓勵學生有自己的想法營造具美感的空間。
「我好喜歡這裡!」不少學生上美術課反而喜歡到工作室創作,平常課餘也會來借場地開會,藝研社長陳宏明說,工作室跟美術教室只隔一面牆,但給人不同氛圍,畫畫或討論事情身心愉悅,事半功倍。
陳錦嬌說,工作室原本只是堆放美術機具的倉庫,希望學生能珍惜並感受美學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