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氣 21

兒少輕生通報增3.7倍 家扶調查:近5成不願求助

#兒少輕生 #家扶 #自殺 #憂鬱症 #居家
聯合報記者葉冠妤/綜合報導
 
據衛福部統計,近5五年兒少自殺通報人次激增3.7倍,且憂鬱傾向或其他精神疾病更躍升兒少自殺原因首位。兒童人權日前夕,家扶基金會公布「2021兒少對自我心情認識和抒發方式調查」,針對7到18歲學齡層兒少調查,發現近2成兒少陷負面情緒、過去一周曾出現想不開的念頭,近5成的兒少心情不好、憂鬱時不願求助任何管道。
 
家扶調查,近兩成兒少近一周半數時間處在負面情緒中,含易怒、難過、疲累及失眠,甚至是想不開,調查進一步發現,孩子負面情緒來源前3名為課業與生涯,占76.8%,人際關係54.4%、可運用時間28%。
 
家扶基金會公布「2021兒少對自我心情認識和抒發方式調查」,發現近2成兒少陷負面情緒、近5成的兒少心情不好、憂鬱時不願求助任何管道。圖/葉冠妤攝影
家扶基金會公布「2021兒少對自我心情認識和抒發方式調查」,發現近2成兒少陷負面情緒、近5成的兒少心情不好、憂鬱時不願求助任何管道。圖/葉冠妤攝影
 
此外,根據調查,近7成孩子認為兒少對憂鬱症不了解,因此,雖然約有半數兒少心情不好或憂鬱時會跟同學朋友或家長傾訴,但49.8%兒少不會向專業管道求助,但事實上,曾接受過學校輔導或心理諮商的兒少,有77.4%認為專業介入對他們有幫助。
 
而調查雖然顯示,有8成兒少認為憂鬱症要看醫生,68.6%覺得自己可以決定就醫與否,但兒少心理健康醫療自主權在台灣現行情況明顯與聯合國兒童權利委員會觀點不一。
 
諮商心理師全聯會常務理事胡延薇指出,實務上常發生兒少本人有意願就醫、諮商,但有父母擔心孩子留下紀錄阻礙未來發展,或抗拒被貼標籤等原因,或者是低關懷的父母,因此同意或不重視孩子就醫與諮商的需求。
 
她表示,在學校輔導老師、諮商心理師等實務上,目前確實兒少在未經家長同意下,無法提供治療或諮商,若制度無法調整,等於忽視兒少心理健康醫療自主權將帶來風險,建議政府從學生輔導法著手,讓老師在醫療資源轉介上更順暢,才能有效幫助孩子,也呼籲政府或學校建置定期心理健康檢查機制,重視兒少的心理健康醫療自主權。
 
家扶基金會社會資源處林秀鳳處長表示,傾聽心聲、引導紓解情緒、定期心理健檢、專業與醫療及時介入,都是防治兒少自殺憾事的重要環節,家扶也提出Give Me Five, That’s 「RIGHT」!邀社會大眾一起關心兒少心事、杜絕自殺憾事。
 
※ 自殺,不能解決難題;求助,才是最好的路。求救請打1995 ( 要救救我 )
聯合報 記者葉冠妤/台北即時報導

熱銷建案&網友看屋心得



好房網不只有新聞,還能找優質宅

好房網News粉絲團

成為好房網Line好友

★好房網HouseFun,加我好友,房產最新消息每天整理給你→點我

★好房網HouseFun,加我好友,房產最新消息每天整理給你→點我

頭版 總覽 圖輯 名家 專題 土壤液化 好房網TV 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