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新聞網/財經編輯張家麒
對於年輕人來說,要先存股票還是先買房子呢?往往是一個舉棋不定的問題。
投資作家「不敗教主陳重銘」於Podcast節目《不敗教主 x 地產秘密客》表示,從現金流的角度來看問題,自己是先存股票,累積一筆股利的現金流,你的富貴就會有人幫,也會有人幫你繳房貸。

陳重銘說明,自己52歲才購入且搬進新買的房子,52歲之前都住在巷子裡的老公寓,住了30年,現在雖然也有房貸在身上,不過都靠每年的股利繳交。
他強調,有句廣告台詞要信,富貴要人幫;自己民國90年考進老師(公務人員),當時的想法也是要買新房,不要再住老公寓,不過當時思考,光是頭期款可能500萬就先沒了,就必須要把身上所有的股票都賣掉,接著就是20年甚至30年的房貸。
「自己三年前退休,如果當年是選擇買房,我至今還在繳房貸,還不敢退休。」
在職的時候,曾經有年輕的男同事在新莊買了房子,貸款了2000多萬,每年要繳約90萬的房貸,每個月剩下能投資的錢僅剩5000元;貸款銀行是中國信託,而陳重銘表示自己至今有700多張中信金的股票(一年股利約90萬),同事工作30年要給銀行錢,而他卻是銀行要發錢(股利)給自己。
陳重銘提及,30年的房貸要付利息,錢一直從口袋流出去,這個定義就叫「負債」,「買房子給中國信託抵押,但中國信託每年給我錢(股利),買房族的房子對我來講是資產,因為錢一直進我口袋。」
「窮人買進負債,有錢人買進資產,窮人的負債等於有錢人的資產」陳重銘說,同事要工作30年把錢給中國信託,而中國信託要給我30年的錢,自己卻不用上班(已退休)。
陳重銘說,其實有錢也可以先買股票,只是同事選擇了先買房子,繳房貸和利息給銀行;而他的選擇是買股票,讓銀行給他股息。
陳重銘表示,其實投資的概念很簡單,看到一間公司賺錢,希望這間公司賺得錢能分我,那就去投資它的股票「很多人都抱怨房價貴,卻又要押後半輩子去養那個房子,讓銀行賺你的錢(房貸),建商賺你的錢,水泥賺你的錢,但反過來說若你能買進這些股票,不就代表房貸族在幫你賺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