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記者廖賢龍/綜合報導
受美國總統川普政策不確定性、以及非農就業人口數據低於預期影響,上周每股周線收黑,大型科技股包含輝達、特斯拉領跌,導致台灣科技股承壓,但低接買盤持續進場。根據最新一周集保戶股權分散統計資料顯示,台股ETF受益人數周增逾11萬人,再創歷史新高,增幅主要集中在市值型與高股息ETF。
至於海外ETF受益人數周增近4萬人,兩周以來增加逾8萬人,今年以來受益人增幅高達11%,在三類ETF中表現最佳,且仍以追蹤費城半導體、Nasdaq 100,及S&P 500等指數的海外ETF最受青睞,凸顯投資人對美股後市仍具信心;受益人數增量排行榜前十名的海外ETF,增量都在千人以上。

至於債券ETF受益人數周減3.3萬人,連兩周減少逾5萬人,今年以來受益人數已減少逾2%,顯示股市回檔後估值趨於合理,反而較債市更吸引投資人。不過值得一提的是,短天期公債ETF與非投等債ETF受益人數持續逆勢上揚,反映出投資人偏好的兩極化現象。
中國信託投信基金經理人張圭慧表示,上周五(7日)美國公布非農就業人口數據以及失業率統計皆不如預期,就業市場有降溫跡象,雖然聯準會主席鮑爾表示美國經濟狀況良好,美股也一度反彈,但美股期貨隨後往下,影響今日台股持續走弱,台積電(2330)也跌破千元大關,資金輪動至營收亮眼與低基期的傳產股。
張圭慧認為,當前市場情緒雖偏保守,但觀察美股基本面仍穩健,尤其科技板塊仍處於AI技術爆發性成長的關鍵時刻,回檔反而使得估值更趨合理,台股與美國科技股連動性高,此時雖然隨著修正,但待市場利空消化完畢後,科技股可望引領大盤向上,建議投資人把握市場調整機會,逢低布局半導體ETF;而高股息ETF成分股囊括獲利穩健且低基期的傳產類股,亦可發揮降低波動的效果。
海外ETF方面,以美股相關的主題型ETF持續吸引投資人目光。上周受益人數成長最多的海外ETF,前十名依舊由美國主題ETF佔據,除市值型ETF外,包含加密貨幣、美股科技巨頭、低軌衛星等的主題型ETF仍受到投資人青睞,顯示川普政策不確定性雖使美股近期走勢疲弱,但投資人仍看好美股未來表現。
今天陸港股雖同步拉回,但陸港ETF仍是今年表現最好的海外ETF。中國信託投信基金經理人陳雯卿表示,日前中國兩會在科技創新的議題上,談及AI大模型、算力資源、機器人、自動駕駛等核心領域。隨著AI格局的改變,具備AI應用與底層技術的港股科技企業,正迎來成長價值重估。陸港科技股在估值提升的同時,企業盈利也逐步改善中,從而有望推動市場進入一個較好的投資階段。目前海外長線資金尚未回流陸港股,低配中國的回補壓力變大,有可能成為下一波的陸港股上攻助力,陸港股ETF可逢回布局。
債券ETF方面,中國信託投信基金經理人張瓈尹表示,美國殖利率曲線趨於正常化,此現象可能反映市場預期聯準會未來可能降息,進而壓低長端利率,以有利長債後市。然而10年期公債殖利率持續震盪,暗示市場對降息時機與幅度仍存不確定性,建議未來需關注聯準會政策動向與經濟數據。
此外張瓈尹指出,即便關稅干擾市場,但仍屬較短期影響,經濟活動仍取決於金融情勢。目前美國金融體系仍偏寬鬆,表示經濟仍具活力,並非僅受利率或關稅影響,且債券流動性近期亦維持良好,隨著美國政府可能調降補充槓桿比率(Supplementary Leverage Ratio, SLR),可望進一步增加公債市場流動性,同時可能提高銀行對美國公債的需求,有利債市後市表現。建議投資人可逢低布局長天期美債與投等債ETF,另透過持有短債ETF,降低投組波動。
原文出處 【台股ETF受益人數創高 債券ETF周減逾3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