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氣 192

類固醇就算短期用 三種風險仍升高

#類固醇 #美國仙丹 #用藥 #醫療 #風險
聯合報記者楊雅棠/台北報導
 
類固醇俗稱「美國仙丹」,在癌症、如風濕免疫等全身性發炎疾病,扮演重要的角色,甚至在新冠肺炎等傳染性疾病,也可減少死亡率和縮短住院時間,但長期使用類固醇則可能產生如青光眼、消化道疾病、月亮臉等副作用。國家衛生院與林口長庚的研究則發現,即使短期使用類固醇,也會增加消化道出血、敗血症和心臟衰竭的風險,且在服用第一個月內風險最高。這項研究成果也於今年9月刊登於知名醫學期刊《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內科學年鑑)。
 
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研究員蔡慧如與林口長庚兒童過敏氣喘風濕科醫師姚宗杰的研究團隊利用「病例自我對照研究法」,針對2013年至2015年,曾連續使用短期口服類固醇(小於或等於14天)的20歲至64歲民眾進行研究,收案262萬3327人,觀察用其藥一個月及二到三個月期間,是否曾發生消化道出血、敗血症及心臟衰竭等情形。
 
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研究員蔡慧如(右)與林口長庚兒童過敏氣喘風濕科醫師姚宗杰(左)研究發現,短期服用類固醇也有副作用風險。記者楊雅棠/攝影
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研究員蔡慧如(右)與林口長庚兒童過敏氣喘風濕科醫師姚宗杰(左)研究發現,短期服用類固醇也有副作用風險。記者楊雅棠/攝影
 
姚宗杰表示,收案平均年齡為38歲,有四分之一的民眾曾短期口服類固醇,其中以女性最多,佔五成五。這些人常出現於皮膚科、耳鼻喉科、家醫科等科別,主要病因為皮膚疾病和呼吸道感染,八成五沒有重大的慢性疾病。
 
但是觀察這些病患,短期服用類固醇一年內發生消化道出血的機率將高出1.8倍、敗血症高出2倍、心臟衰竭高出2.4倍;以第一個月內產生的副作用風險最高,服用第二個月後風險則逐漸下降。
 
他也補充,從實際風險來看,這些短期使用類固醇的病患,消化道出血發生率則為每千人每年27.1人、敗血症為每千人每年1.5人、心臟衰竭則為每千人每年1.3人,風險還是非常低,不需恐慌。
 
姚宗杰說,類固醇毒性和使用長短有關,過去臨床上普遍認為僅長期服用類固醇會有副作用,短期則無。但研究發現類固醇就算只吃短期只是相對安全,還是有可能造成風險。
 
因此提醒臨床醫師和藥師,如果不是重大疾病,類固醇僅是用來緩解病患症狀,在開立的劑量、時間上,則需審慎評估,是否讓其承受副作用風險。
 
另外,由於用藥後一個月內發生副作用的風險最高,民眾若這段期間出現相關症狀,最好主動與醫師討論,勿自行停藥。

熱銷建案&網友看屋心得



好房網不只有新聞,還能找優質宅

好房網News粉絲團

成為好房網Line好友

★好房網HouseFun,加我好友,房產最新消息每天整理給你→點我

★好房網HouseFun,加我好友,房產最新消息每天整理給你→點我

頭版 總覽 圖輯 名家 專題 土壤液化 好房網TV 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