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葉文義/綜合報導
大陸財政部數據顯示,今年前4個月,地方政府性基金中的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為人民幣1兆1,761億元,年減21.7%。其中,4月土地出讓收入為人民幣3,033億元,年減0.7%,不僅較3月降幅大幅縮窄,幾近轉正,這一增速也創下2021年12月以來新高。
在財政收支矛盾較大的當下,大陸地方政府愈加依賴賣地收入。而自2021年下半年以來,房地產市場調整,房地產開發商拿地意願和能力下降,土地市場整體低迷,2022年土地出讓收入大跌(-23.3%),今年以來整體延續跌勢,這對地方財政收入形成一定衝擊。
不過,最新的4月數據似乎透露出一絲積極信號。光大證券首席宏觀經濟學家高瑞東對第一財經表示,4月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降幅的大幅收窄一定程度與基數因素相關。從兩年複合平均來看,4月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的兩年平均降幅從3月的23.0%僅收窄1.5個百分點至21.5%,土地交易市場仍然偏冷,地產商拿地需求總體仍待回暖。
從地產銷售看,低基數下,4月房地產銷售面積年增速回升至5.5%,但兩年複合平均增速則從3月的-9.3%走弱至-21.2%。顯示當前大陸地方政府賣地收入形勢仍然偏冷,一定程度拖累地方政府廣義財政的擴張力度。
儘管短期來看,今年土地出讓收入很大機率能夠止跌。但專家普遍認為,中長期來看,土地財政難以像前些年繼續保持兩位數高速增長。
為了彌補未來土地財政收入下滑導致的資金缺口,專家建言,核心還是結合當地實際發展經濟,帶動稅收等收入增長。另外,可以通過基礎設施REITs(不動產投資信託)等,盤活存量資產資源,適度增加國有企業利潤上繳比例等增加收入。
除此之外,專家建議,還可以進一步優化中央與地方、省市縣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適當上移部分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減輕基層財政負擔。另外,繼續加大中央、省對市縣轉移支付力度,減輕因土地收入下滑等基層財政「三保」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