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楊雅棠/綜合報導
清明兒童節連假將至,因新冠肺炎疫情趨緩、國門大開,許多民眾規畫出遊,但近期東南亞登革熱疫情上升,國內境外移入個案也出現新高。衛福部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提醒,民眾出國旅遊時需加以防範,返國後如出現疑似症狀,應盡速就醫、告知旅遊接觸史;出遊要落實個人衛生,避免發生腹瀉。
疾管署統計,我國今年截至3月27日,累計14例境外移入登革熱病例,近九成個案感染地為東南亞國家,近一個月新增病例感染國家為馬來西亞及越南各2例;另累計2例境外移入屈公病病例,感染國家分別為印尼及巴拉圭。

羅一鈞表示,登革熱和屈公病等蚊媒傳播病例都較去年和前年高,主要是因為國門大開所致。因擔心境外移入個案後續在夏秋時會造成本土疫情流行,因此趁連假前呼籲民眾,出國旅遊務必防範蚊媒傳染病,穿著淺色長袖衣褲,皮膚裸露處使用政府機關核可的防蚊藥劑。
此外,上周14.5萬腹瀉就診人次,就醫通報也還在高點。羅一鈞表示,諾羅病毒通常在秋冬流行,進入春季會逐漸趨緩,但擔心連假出遊時,民眾難以落實個人衛生措施,連假後會出現小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