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朱漢崙/台北報導
銀行的「約定轉帳」不時傳出成為詐騙集團的詐財管道,知情人士透露,金管會找來銀行公會、財金資訊公司和多家銀行開會,決定將由財金公司建立約定轉帳戶數通報機制,無論是ATM約定轉帳或網路銀行的約定轉帳戶,只要帳戶被不同客戶設定多次約定轉帳,儘管尚未成為警示帳戶,但將被列為可疑的「灰色帳戶」。
金融圈人士透露,金管會銀行局近幾個月來積極投入建立約定轉入帳號灰名單通報平台的統籌作業,不只財金公司、銀行公會,連中央銀行都參與討論,這個平台十月中旬已進入最後階段的準備作業,最快年底展開測試,明年二月正式上路。
![財金公司建立的約定轉帳戶數通報機制最快明年二月上路,無論是ATM或網路銀行的約定轉帳戶,只要帳戶被設定多次約轉,將列可疑的「灰色帳戶」。圖/聯合報資料照片](https://p1-news.hfcdn.com/p1-news/MzQwNjIwOW5ld3M,/c246535ca00edefa_1098x758.jpg/qs/w=600&h=600&r=16888)
業者指出,在平台建立前,同一帳號被約轉數百次,甚至上千次這種異常的情況,銀行無法互相交換情報,形成銀行合作阻詐的漏洞,新機制建立後,銀行可透過平台找出同一帳號有大量約轉的異常情況,並提醒客戶可能的風險。
根據財金公司規畫,這個平台將透過全體國銀的參與,發揮約定轉入帳號即時通報功能,運作方式則為輸出行受理客戶申請約定轉入帳號時,會將跨行的約定轉入帳號由財金公司轉送至轉入行,供查詢風險閾值(該轉入帳號被自行及跨行約定的次數),並回覆給轉出行。
接下來轉出行將該回傳的風險閾值,依據風險基礎方法、客戶關懷措施來處理之外,轉入行也必須將該風險閾值,依據該行風險控管機制綜合評估,進行客戶關懷或其他強化措施,並且回覆該轉出行,該轉出行客戶想要設定約定轉帳的這個帳號,目前已被其他帳號申請作為約定轉帳的次數。
至於個資法方面的疑慮,金融圈人士指出,礙於個資法規定,銀行之間未來透過平台只能相互通報某一帳號被設定為約定轉帳帳號的次數,若要進一步描述帳號的特質,就有個資法疑慮。
此外,目前通報僅限台幣帳號,但個人戶、法人戶都涵蓋在內,至於虛擬帳號或手機門號等衍生帳號、外幣帳號則暫不納入;不過,包括臨櫃設定約轉,或透過網路銀行、行動銀行、ATM、行動App等通路設定約轉,都必須納管。目前各銀行已根據財金公司所提的「約定轉入帳號灰名單通報平台技術規格」,辦理內部介面調整、風險模組評估等作業的接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