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記者曹婷婷/台南報導
台南市幼兒教育發展協會理事長林宏奇指出,衛福部祭出監管雲要求托嬰中心上傳監視影像,並配合家長需求可隨時調閱,無疑矯枉過正,更衍生AI監管疑慮。他說,先前曾發生托嬰中心老師離開教室太久,相關畫面被家長調閱檢視後,機構被依現場師生比不足裁罰。
想找房❓降價/新上架主動通知你,快設定看房條件>🎍想和爸媽住一起,40坪以上熱門精裝宅!
🍊新春精選低總價房800萬起🍊趁這一波快進場!
🏠終於等到了!小家庭3房更新上架!

他強調,反對監管雲並非擔心「被人看」,是怕被挑毛病。他舉例,時下家長只要覺得孩子被不當對待、老師對孩子態度不好,就要求提供監視畫面檢視,原本用意是防兒虐,卻衍生教育現場更多難題,甚至讓老師被貼上標籤。
台南市教育產業工會認為,幼兒園教室裝監視器無助預防虐童,只能事後歸責,更違背教育本質。該工會理事長陳葦芸表示,監視器只會錄下畫面,無法還原事件發生當下全貌及聲音,且有保存期限問題。目前已知裝設監視器衍生更多問題,也容易因影像畫面不夠完整而產生質疑,有理說不清。
南教產舉例,曾有家長看到讀小班的孩子手上有瘀青,問孩子卻說不清楚,因而懷疑被同學欺負或遭老師施虐,要求調閱監視器釐清,園方因此看了1天的監視畫面,結果發現是孩子自己在教室移動時撞到手臂,但家長還是不信,還要求調閱前2天的影像。
陳葦芸提到,即使中央為防止監視畫面遺失,要求保全當證據,將斥資2.6億設立監管雲,保存影像至少30天,但若教育現場出狀況,地方須向中央調閱監視畫面,時間花在追究、尋找畫面,極可能模糊當下就能處理的問題。
教育團體重申,與其把時間、金錢花在這些設備上,不如投入幼保人員、教師專業增能,不要捨本逐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