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邱瓊玉/台北報導
安心旅遊補助七月上路,暑假國旅「旺上加旺」,不僅導致民怨訂不到房,國旅品質也下滑。學者認為,一開始疫情難估,政府部門為了拚國旅,推補助可理解,但補助應該滾動式檢討,包括補助項目、縣市、時間等;也有學者認為,補助應盡量維持到淡季,才能真正有效的刺激國旅。
高雄餐旅大學觀光研究所教授劉喜臨說,補助策略應要有滾動式檢討的空間,例如離島人氣旺,是不是應做調整?像是縮短補助時間等;又或請十三個風管處各推特色景點、遊程,不然民眾老是集中在特定景點,人潮塞爆,旅遊品質自然下滑。
屏東墾丁南灣路段只要遇上連假,幾乎從早到晚塞爆。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劉喜臨直言,政府也兩難,希望在疫情期間,透過補助把客人引出來,但接下來應要思考淡季時再把人潮引出來一次;另近來國旅爆發,很大部分原因是民眾無法出境旅遊,政府應思考怎樣再創下一波國旅人潮,而不僅只是原有國旅板塊的移動。
世新大學觀光系副教授陳家瑜則認為,這次因政府擔心產業蕭條嚴重,國旅補助不分平日假日,但因為剛好遇上暑假出遊旺季,確實聽到不少旅遊業者反映假日太過擁擠,甚至房價飆漲的情況,後續中小學放暑假後,亂象恐更多。
但陳家瑜認為,暑假過後,若國外旅遊還無法開放,可能還是有機會有一波國旅旺季,但為了維持旅遊品質,建議例如連假的補助應暫停,盡量維持在淡季補助國旅,才能真正有效刺激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