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蔡奕勳的文創咖啡館 用光影營造美感氛圍

2017/05/23 09:00

文/劉曉頤 圖/蔡奕勳提供 人物攝影/柯善文

青年藝術家蔡奕勳在桃園經營的獨立咖啡店,以推廣在地藝術聞名,於2009年起,靜靜開設在新民街一條沒落的老街巷內,而且是在不顯眼的2樓,但以其藝術風格和理念的堅持,8年來,蔚為一處有光影的角落,也是當地的精神指標。沒有華美的裝潢,但是整個空間藝術感十足,處處都是繪畫、攝影藝術品,以至於裝置藝術的呈現,蔡奕勳說,他不斷嘗試,在有限的空間裡發酵各種可能。

藝術家蔡奕勳透過空間經營推廣藝術交流

門口綠意扶疏,並具文創巧思,以爬藤植物、盆栽和小黑板布置得十分和諧雅致,令人眼睛一亮。進去之後,一大面陽光灑落的玻璃窗和原木建材的空間內,寧謐地飄送著充滿生活感的咖啡香,各類型藝術作品、文創小物和空間巧妙結合,令來到這裡的人感受到,藝術是一種生活。

門口以爬藤植物、盆栽和小黑板布置

蔡奕勳說:「我從一開始就希望店裡有人文溫度,來的人不一定是要為了喝咖啡,而可以在溫暖放鬆的環境下刺激思潮。」因此,雖然藝術作品形色不一,更不乏反叛性思潮強烈的作品,但是舒適無壓迫感,有透光的大窗、柔曳的白窗簾,連陽台也種滿花草。

咖啡區以原木和白窗簾為基調

蔡奕勳是土生土長的桃園人,原本對從小生長的土地並沒有特殊感受,直到念完研究所回來,發現了此地不同於其他地方之處,更重新愛上家園,想要在自己家鄉做喜歡的事,因此開始深入社區互動,以這家店為據點,和居民、藝術家們一起推動藝術在地生根,透過不同形式的交流計畫,在咖啡廳裡產生有趣的互動、實驗及累積,他說:「我們在一條很安靜的巷子上,做著關於藝文的事情,這裡並不大,但是我們懷抱著彈性的心態,去看各種可能,沒有有機蔬果,但絕對是有機空間。」

蔡奕勳把空間藝術落實成一種生活情調

「關於店的擺設,我們沒有特定偏好的風格,特定風格對我們而言那是不存在的,因為生活中的擺設並非是種裝潢,一旦完成就不會改變。」蔡奕勳說,他想要給人的是起點:關於創作的起點、美感的起點,以至於「懷疑」的起點——把各種對於人生的發問巧妝成這裡的擺設。蔡奕勳開店不著重人潮,而在乎文化思維,希望安靜地生活和創作,因此咖啡店開設於靜靜的老街巷內,一間四層的老公寓,2樓是咖啡區,3樓則是和式可坐地板的展覽空間,每層各10坪大。

3樓是和式可坐地板的展覽空間

大面窗戶是蔡奕勳挑中這個地點的一大原因,下午樹影斜斜灑入時,襯托出的樹影非常美,他喜歡陽光和花草的原始野生感,能激發創作和思考,展出自由活力。原本只有店內空間2樓,後來他才又租下3樓來辦展覽,是用咖啡營運來支持藝術的概念,他笑說是「以咖啡豆養展覽」。一層月租費在1萬5千元到2萬5千元之間,對於青年藝術家而言,負擔兩層樓的租金並不容易,但因為他在理念下經營成功,得以多年持續用咖啡盈餘做空間交流,深入在地互動。

蔡奕勳鼓勵能刺激思潮的文化展演

蔡奕勳說,一開始,他感覺桃園這地方似乎少了什麼,但說不上來,於是從自身的打理開始,一邊在自己的空間裡生活和創作,一邊建立社區互動。2011年開始推動藝文平台辦展覽,2012年介入「東門事件」,連續策辦《東門市場》文件展、《東門大家》創作展,2013年推廣在地老店文化「新民點心餐」等文創理念,以及後來合辦的《夭夭》季刊,和《新桃花源》限時美術館計畫,成功引起居民對於地方文化的注重,觸發對桃園更深的認識及感情。其後陸續舉辦相關講座及展覽發表,至今已有4、50場。

空間藝術性十足,發酵著各種可能

空間還有個特色,即一整面「時間累積的牆」,上面的繪畫、攝影等作品是漸漸累積出來的,詮釋著時間,記錄著桃園在地的歷史文化痕跡,凡桃園的人事物、展出的作品,都在這面牆留下痕跡。連廁所也貼滿了客人加註日期的留言,無形中建構出有形有色、無法取代的時間意義。蔡奕勳喜歡時間和光影的感覺,老屋整建採就地取材方式,很少使用外人的設計他親力親為,長時間以來這裡弄弄、那裡設計一番,一開始還很陽春,漸漸擁有了屬於自己獨特的風格。是別人無法複製的。

即使門口或角落也散發文創感

蔡奕勳小檔案

蔡奕勳,當代藝術家,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畢,曾任畫室老師,現為「只是光影」獨立咖啡廳負責人,以空間經營做藝術策畫、在地平台。藝術創作含影像、多媒材創作,關注當代、在地與個體之間的精神狀態。曾獲多項美術創作大獎,舉辦個展與策展經驗豐富,多項作品受國家機構典藏。

 

 

更多文章

巨星美眉的其他文章

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