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作者的最新文章 張哲生
張哲生 長期研究臺灣近代史,對記錄臺灣人文不遺餘力,並於網路從事懷舊分享長達二十餘年,其臉書專頁粉絲超過二十萬,被譽為懷舊達人。著有《飛呀!科學小飛俠》與《年記1972:記憶裡的前塵》,現為哲生原力數位創意總監。
人氣 66129

光華商場在橋下卅三載 承載無數學子青春回憶

相關關鍵字

#光華商場 #光華橋 #光華數位新天地 #台北工專 #北科大 #住的故事
文/張哲生
 
這是1973年4月啟用的光華商場在拆除前夕的最後模樣(攝於2006年1月12日),您最懷念這兒的什麼呢?(張哲生提供)
這是1973年4月啟用的光華商場在拆除前夕的最後模樣(攝於2006年1月12日),您最懷念這兒的什麼呢?(張哲生提供)
 
在臺北市鐵路尚未地下化的年代,臺北市政府為減輕行經新生南路和松江路交會之鐵路平交道的負荷,決定設計興建連結松江路和新生南路的光華橋。
 
光華橋於1970年9月間發包興工,其外貌與當時中山南北路口的復興橋頗為相似,但兩邊設有人行陸橋,慢車亦從交叉道上經過,工程較復興橋為大,加上橋下空間決定闢建商場(即光華商場),因此完成之後,其外觀比復興橋更加宏偉且多元。
 
1971年8月29日,臺北市松江路上,接近完工的立體交叉陸橋「光華橋」,畫面中的十字路口為松江路(縱向)與長安東路(橫向)交會處,鏡頭往南望,左上角可見臺北工專校舍。(張哲生提供)
1971年8月29日,臺北市松江路上,接近完工的立體交叉陸橋「光華橋」,畫面中的十字路口為松江路(縱向)與長安東路(橫向)交會處,鏡頭往南望,左上角可見臺北工專校舍。(張哲生提供)
 
1971年9月1日,坐落於臺北市松江路與新生南路上,跨越鐵路的立體交叉陸橋「光華橋」舉行竣工通車典禮,由時任副總統嚴家淦先生與臺北市市長高玉樹先生共同主持,橋名乃由嚴副總統所命。
 
光華橋全長690公尺,寬20.4公尺,為鋼筋混凝土預力大樑結構,擁有6線車道;中間設4線快車道,寬13.4公尺,兩旁慢車道2線,各寬2.7公尺,劃分島2線,各寬0.3公尺,兩側欄桿各寬0.5公尺。工程費計新臺幣8,988萬餘元。
 
1980年拍攝的光華橋及其東側的臺北工專(張哲生提供)
1980年拍攝的光華橋及其東側的臺北工專(張哲生提供)
 
光華橋的存在,讓行駛於松江路和新生南路上的車輛,可以藉著它直接跨越鐵路通行,而不須像以往那樣在平交道前苦等火車經過,對於改善交通狀況有極大的幫助。
 
1973年,光華橋旁的光華人行陸橋興建完工,臺北市政府利用光華橋下兩層的商場空間,共規劃201個攤位來安置原本分布在牯嶺街、遼寧街、安東街與八德路一帶的攤販,並輔導成立「光華商場」,於該年4月啟用。
 
2006年1月12日的光華商場:光華橋下(張哲生拍攝)
2006年1月12日的光華商場:光華橋下(張哲生拍攝)
 
1974年,北市府認為舊書攤有礙市容,便把牯嶺街的舊書攤全數遷到光華商場的地下室;然而地下室的濕氣重,並不適合舊書的保存,再加上日後電子產業的崛起,以致商場內的舊書店逐年減少。
 
2006年1月12日的光華商場:舊書攤(張哲生拍攝)
2006年1月12日的光華商場:舊書攤(張哲生拍攝)
 
光華商場最早以二手書的交易為主要營業項目,後來在1979年開始導入古董、玉器的買賣;進入80年代,因為資訊業興起,加上緊鄰臺北工專(今北科大),電子零件、音響與電腦相關設備,遂日漸成為光華商場的銷售主力,並向外延伸至附近的八德路和新生南路一帶,形成臺北非常知名的電子資訊商圈。
 
2006年1月12日的光華商場:二樓入口(張哲生拍攝)
2006年1月12日的光華商場:二樓入口(張哲生拍攝)
 
於是,光華橋不僅承擔了市區的疏運重責,亦因為所處之地理位置佳,而孕育出一個傳遞資訊與文化的繁華園地。
 
2006年1月12日的光華商場:18禁影音區(張哲生拍攝)
2006年1月12日的光華商場:18禁影音區(張哲生拍攝)
 
不過,就在1999年921大地震發生之後,光華橋的結構產生了明顯的變化且有危及公共安全之虞,再加上原本行經橋下的縱貫線鐵路已經完成地下化;臺北市政府便於2000年決定要將光華橋及其下方的光華商場全部拆除,但此計畫卻因為遭到當地商家與少數市民的反對而遲遲未能付諸實行。
 
2006年1月12日的光華商場:一樓走道(張哲生拍攝)
2006年1月12日的光華商場:一樓走道(張哲生拍攝)
 
直至2005年6月20日,終於由當時的臺北市市長馬英九拍板確定光華橋的拆除日期為2006年1月29日。
 
2006年1月12日的光華商場:二樓攤位圖(張哲生拍攝)
2006年1月12日的光華商場:二樓攤位圖(張哲生拍攝)
 
2006年1月15日,光華商場內的商家全數撤出了,其中有的直接歇業,有的搬到他處營業,而大部分的商家則是先暫時遷至市府於金山北路與市民大道口空地搭建的臨時屋裡繼續營運,以待日後新光華商場完工啟用後再搬過去。臨時屋距光華商場約500公尺,佔地約2,800坪,分為A、B、C、D、E五棟,共有196個攤位,每個攤位約有10坪大。
 
2006年1月18日啟用的光華商場臨時屋(張哲生提供)
2006年1月18日啟用的光華商場臨時屋(張哲生提供)
 
2006年1月29日,光華橋開始進行拆除,正式走入了歷史;而光華橋兩端四座深具臺北史蹟價值,且擁有特殊紋路的橋名石碑,為避免因施工造成損壞,在拆除橋身前便先將石碑卸下,做完整的保留;然而因其年代久遠且有紋路,為避免施工時造成損壞,故以水刀方式施工,完整切割之。
 
2006年1月29日,光華橋及橋下的光華商場開始進行拆除工程。(張哲生提供)
2006年1月29日,光華橋及橋下的光華商場開始進行拆除工程。(張哲生提供)
 
目前四座光華橋橋名石碑皆完善保存著,兩座存放於臺北市政府大樓「臺北探索館」的倉庫裡(沒有公開展示),一座鑲嵌展示於在光華橋原址建造的捷運忠孝新生站裡的大廳層,還有一座則由新建之光華商場(光華數位新天地)展示於大樓外側西南角落的草坪上。
 
光華橋之四座橋名石碑目前被妥善地保存與展示。(張哲生提供)
光華橋之四座橋名石碑目前被妥善地保存與展示。(張哲生提供)
 
地點位在新生北路與市民大道口的新光華商場,在臨時屋搭建之際便已動工興建,最初名為「臺北資訊產業大樓」,後經北市府公開徵名而定名為「光華數位新天地」,是一棟地下一層、地上六層的建築,主要供光華商場和西寧電子商場(西寧南路和忠孝西路口)的商家進駐營業,他們在2008年7月15日開始進駐光華數位新天地並立即舉行兩天的試賣。
 
2008年開幕當天的光華數位新天地(張哲生提供)
2008年開幕當天的光華數位新天地(張哲生提供)
 
2008年7月19日,新一代的光華商場「光華數位新天地」正式開幕。
 
日本網友kamepo於1995年拍攝的光華商場:

好房News粉絲團

成為好房網Line好友

★好房網HouseFun,加我好友,房產最新消息每天整理給你→點我

★好房網HouseFun,加我好友,房產最新消息每天整理給你→點我

頭版 總覽 圖輯 名家 專題 土壤液化 好房網TV 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