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偉良
筆者已經談了很多宏觀上的買房知識,今天來聊聊微觀上挑選房子的技巧。
市區老破小VS 郊區大房
也就是地段和房屋新舊、社區品質之間該優選哪一項?
在總價一樣的情況下,筆者會建議在滿足基本居住面積需求的情況下,盡可能選擇距離市中心近的。
但我不鼓勵年輕人買市中心很小的老房子,方便是方便,但更適合租,而非買。
買房攻略!買房時怎麼選最有利?(大刊頭)
公寓VS 電梯華廈
公寓公設比小,也不需繳管理費,看來實惠。電梯華廈有電梯,上下樓輕鬆。
年輕人體力好,爬樓梯上下無所謂,反而可以強迫健身。
年紀大的就沒辦法了。
所以你買的房子,要先看看現在或未來10年內,會不會有父母或家裡其他老人同住,如果沒有,那或許可以考慮買公寓。但如果有父母要和你同住,建議還是要買有電梯的房子。
買公寓時,買那一層樓的?
買頂樓的要考慮夏天太熱,冬天太冷,隔熱防水的問題更是令人頭疼。但這類房子可能有頂樓加蓋,但因為頂樓加蓋是違建,又屬於無權佔有,所以日後若樓下提出拆屋訴訟,甚至要求支付5年的佔有租金,恐怕會讓屋主得不償失。
1樓視野差,採光差,空氣流動差,能不選就不選,除非家裡有行動極為不便的老人或殘疾人。和頂樓一樣,1樓屋主也常佔用公寓的法定空地部分,日後若其他樓住戶提出拆屋還地訴訟,甚至要求支付5年的佔有租金,恐怕一樣會讓屋主得不償失。
但未來隨著老齡化越來越嚴重,沒電梯的公寓住宅,低層的需求會比高層需求更多。
低層電梯房VS 高層電梯房
電梯房的價格,一般樓層越高越貴,因為樓層越高,私密性越好,視野越好,也不易受地面噪音污染。
有人為了省錢,就選低層的。因為樓層愈高愈貴,錢不夠,怎麼辦?
那就買中間樓層,比如總高20樓,買9-10樓。
私密性夠好了,看出去視野夠開闊了,一般人也不會懼高,萬一電梯壞了,爬樓梯也勉強爬的動。
新房VS 二手房
新的總比二手的好,但價格也更貴。
筆者建議買房最好還是挑2003年(民國92年)以後蓋的房子,最好查一下興建當時適用的法規版本。
2003年以後蓋的房子,無論是房型設計、社區環境還是物業管理,各方面應該都是比較好的。
當然,在大台北地區的較好地段,土地都開發的差不多了,極少有新的建案推出,所以如果想買市區,基本沒得選,除了老屋改建的新房就是二手房。
捷運房VS 非捷運房
現在有些建商噱頭吹到爆,距離捷運站3、4公里遠的也敢自稱捷運房。
我認為,真正的地鐵房,以步行500公尺內的距離,是真正的捷運房,標準放寬,最多也不能超過1000米,步行不超過10分鐘。我說的是步行距離,不是直線距離,綠化帶、河道、天橋,這些交通阻礙都必須納入考量。
但這種房子,往往房價比距離捷運站遠的高出一截。
但是捷運真的很方便,像現在城市堵車越來越嚴重,停車會越來越困難,捷運出行是大勢所趨。
所以我認為首購剛需最優選擇是買准捷運房,也就是距離地鐵站步行1-2公里之間的房子。
面積大VS 格局方正
總價一樣,有的房子面積大,但格局不方正,要麼房間是錯位的,要麼有很長的過道,那些走道除了走路什麼都不能幹。
有的房子面積小一點,但格局很方正。
怎麼選呢?
我更建議選格局方正的,這樣的房子也可以透過裝修設計,把格局方正的優勢最大限度釋放出來。
如果一味追求面積大而在格局上讓步,裝修會很頭痛,以後住起來也會覺得各種不舒服,是一種浪費。
房價這麼貴,格局方正的房子,才能把每一吋空間都充分利用。
另外格局方正的小房子還很適合單身女性,單身女性還沒找到對象,手裡點小錢但又買不起大房子,可以先買這種小坪數的。
就算以後不結婚,一輩子做單身貴族,這樣的房子一個人住也夠了。如果以後結婚有孩子,再換房,這種小戶型的房子也很搶手,很容易賣掉。
越是房價高的城市,這種小戶型的需求越多,相對的單位溢價也越高。
兩房一廳一衛或三房一廳一套半衛浴
主臥、次臥、客廳、餐廳、陽臺、廚房、衛生間,都很正點,沒有哪個區域特別狹小,這種型式的房子再加上良好的通風、採光,房子就無敵了,幸福美滿。
最後,除了選城市這樣的戰略考量外,微觀上的買房考量維度,就要算:地段、社區(新舊、好壞)、房子(格局、面積、樓層等)。
從投資角度看,重要程度是地段>;社區>;房子。
從自住角度看,重要程度是房子=地段>;社區。
最後特別提醒一下大家,裝修房子時,千萬記得多做些櫃子。隨著時間推移,儲物空間,只可能不夠用,永遠不會嫌多。